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5页 |
1.1 课题的来源、背景及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激光切割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分析 | 第9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2.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| 第13-14页 |
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五轴三维激光切割机运动学基础 | 第15-24页 |
2.1 引言 | 第15页 |
2.2 三维激光切割机运动学模型建立方法 | 第15-19页 |
2.2.1 D-H 模型的建立 | 第16-18页 |
2.2.2 微分变换 | 第18-19页 |
2.3 三维激光切割机运动学求解 | 第19-23页 |
2.3.1 各轴坐标系的确定 | 第19-20页 |
2.3.2 三维激光切割机正解 | 第20-21页 |
2.3.3 三维激光切割机逆解 | 第21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3章 三维激光切割机标定研究 | 第24-39页 |
3.1 引言 | 第24页 |
3.2 三维激光切割机运动部件误差分析 | 第24-30页 |
3.2.1 移动关节误差分析 | 第24-26页 |
3.2.2 转动关节误差分析 | 第26-28页 |
3.2.3 五轴三维激光切割机总误差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3 三维激光切割机误差模型建立 | 第30-31页 |
3.4 基于平面约束的三维激光切割机标定 | 第31-37页 |
3.4.1 三维激光切割机标定原理 | 第31-33页 |
3.4.2 平面标定法辨识能力分析 | 第33-34页 |
3.4.3 标定位姿的选取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4.4 标定实验及试验数据处理 | 第35-3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9页 |
第4章 基于 SolidWorks 的三维激光切割机离线编程研究 | 第39-56页 |
4.1 引言 | 第39-40页 |
4.2 SolidWorks 二次开发基础介绍 | 第40-41页 |
4.3 基于 SolidWorks 的三维激光切割离散信息获取 | 第41-50页 |
4.3.1 工件模型边对象的获取方法 | 第41-43页 |
4.3.2 基于弧长参数的二分法离散 | 第43-49页 |
4.3.3 激光束方向向量的获取 | 第49-50页 |
4.4 三维激光切割加工仿真及其干涉检查 | 第50-54页 |
4.4.1 基于 SolidWorks 的运动仿真 | 第50-52页 |
4.4.2 基于 SolidWorks 的干涉检查 | 第52-54页 |
4.5 LaserCut_CAM 软件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| 第54-55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5章 三维激光切割路径规划研究 | 第56-71页 |
5.1 引言 | 第56页 |
5.2 激光切割工艺概述 | 第56-58页 |
5.2.1 激光切割过程及原则 | 第56-57页 |
5.2.2 激光切割穿孔点的选择 | 第57页 |
5.2.3 激光切割辅助切割路径的设置 | 第57-58页 |
5.3 三维激光切割路径规划问题预处理 | 第58-61页 |
5.3.1 TSP 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概述 | 第58-59页 |
5.3.2 TSP 三维激光切割 TSP 问题的简化处理 | 第59-61页 |
5.4 基于包容盒的三维激光切割路径规划 | 第61-70页 |
5.4.1 基于包容盒的引入引出设置 | 第61-63页 |
5.4.2 基于安全平面规划的最临近算法实现 | 第63-65页 |
5.4.3 基于安全平面规划的蚁群算法实现 | 第65-7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附录一 三维激光切割机标定原始数据 | 第78-79页 |
附录二 三维激光切割机激光头末端测量点坐标 | 第7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