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33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意义 | 第14-15页 |
1.2 有机废水生物同步脱硫脱氮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5-19页 |
1.2.1 自养反硝化脱硫技术 | 第15-16页 |
1.2.2 混养反硝化脱硫技术 | 第16-17页 |
1.2.3 自养、异养联合反硝化脱硫技术 | 第17-19页 |
1.2.4 硫酸盐还原-反硝化脱硫耦合工艺 | 第19页 |
1.3 废水生物脱硫 | 第19-23页 |
1.3.1 生物硫循环 | 第19-20页 |
1.3.2 硫酸盐还原细菌 | 第20页 |
1.3.3 硫氧化细菌 | 第20-23页 |
1.4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在环境功能系统中应用 | 第23-30页 |
1.4.1 传统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 | 第23-26页 |
1.4.2 传统的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技术存在的问题 | 第26-27页 |
1.4.3 基因芯片技术 | 第27-30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| 第30-33页 |
1.5.1 课题来源 | 第30页 |
1.5.2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| 第30页 |
1.5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30-31页 |
1.5.4 研究技术路线 | 第31-33页 |
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| 第33-44页 |
2.1 实验装置 | 第33-34页 |
2.2 实验材料 | 第34页 |
2.3 分析方法 | 第34-37页 |
2.3.1 主要分析项目 | 第34-35页 |
2.3.2 活性污泥样品中 DNA 的提取方法 | 第35页 |
2.3.3 活性污泥样品 DNA 全基因组放大、标记、杂交 | 第35-36页 |
2.3.4 微生物生态学分析方法 | 第36-37页 |
2.4 功能基因芯片测试与杂交条件优化 | 第37-44页 |
2.4.1 GeoChip 4.0 特异性测试 | 第39-40页 |
2.4.2 染料荧光标记效果测试 | 第40-42页 |
2.4.3 GeoChip 4.0 灵敏度测试 | 第42-44页 |
第3章 同步脱硫脱氮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| 第44-61页 |
3.1 引言 | 第44-45页 |
3.2 SR-DSR 与 DSR 工艺运行效能分析 | 第45-48页 |
3.2.1 SR-DSR 工艺运行效能 | 第45-46页 |
3.2.2 DSR 工艺运行效能 | 第46-48页 |
3.2.3 SR-DSR 工艺与 DSR 工艺运行效能比较分析 | 第48页 |
3.3 基于功能基因芯片解析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| 第48-59页 |
3.3.1 典型工艺模式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| 第49-52页 |
3.3.2 通过功能基因分析揭示典型微生物类群及其功能 | 第52-5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4章 微氧条件下 SR-DSR 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分析 | 第61-88页 |
4.1 引言 | 第61-62页 |
4.2 微氧条件下 SR-DSR 工艺的运行效能 | 第62-66页 |
4.2.1 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| 第62页 |
4.2.2 微氧条件对 SR-DSR 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 | 第62-66页 |
4.3 微氧条件促进微生物脱硫脱氮作用分析 | 第66-87页 |
4.3.1 溶解氧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| 第67-70页 |
4.3.2 通过功能基因解析典型微生物类群及其功能 | 第70-78页 |
4.3.3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反应器运行效能的相关性分析 | 第78-79页 |
4.3.4 单电子受体与双电子受体模式中的微生物群落 | 第79-80页 |
4.3.5 溶解氧对两种模式单质硫转化效率的促进机制 | 第80-87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7-88页 |
第5章 反硝化脱硫工艺中自养和异养微生物的功能分析 | 第88-107页 |
5.1 引言 | 第88页 |
5.2 DSR 工艺的运行效能 | 第88-92页 |
5.2.1 反应器的启动与运行 | 第89页 |
5.2.2 DSR 工艺硫化物去除效果以及单质硫转化率 | 第89-90页 |
5.2.3 DSR 工艺硝酸盐去除效果 | 第90-91页 |
5.2.4 DSR 工艺乙酸盐去除效果 | 第91-92页 |
5.3 工艺不同运行阶段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功能微生物类群的影响解析 | 第92-105页 |
5.3.1 DSR 工艺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| 第92-94页 |
5.3.2 DSR 工艺功能微生物类群解析 | 第94-10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5-107页 |
结论 | 第107-10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9-118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118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-12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2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