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3-31页 |
1.1 问题背景 | 第13-17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3-15页 |
1.1.2 问题的提出 | 第15-17页 |
1.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7页 |
1.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7-25页 |
1.2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7-20页 |
1.2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20-25页 |
1.2.3 综合评述 | 第25页 |
1.3 主要概念 | 第25-27页 |
1.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27-29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27-2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8-29页 |
1.5 章节安排及研究架构 | 第29-31页 |
1.5.1 章节安排 | 第29-30页 |
1.5.2 研究架构 | 第30-31页 |
2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协同发展机理分析 | 第31-49页 |
2.1 银行业与保险业相互作用机理 | 第31-35页 |
2.1.1 银行业与保险业旳经济功能 | 第31-32页 |
2.1.2 银行业对保险业的作用 | 第32-34页 |
2.1.3 保险业对银行业的作用 | 第34-35页 |
2.2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 | 第35-39页 |
2.2.1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的主体要素 | 第35-36页 |
2.2.2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的客体要素 | 第36-37页 |
2.2.3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的外部环境 | 第37-38页 |
2.2.4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的自组织特征 | 第38-39页 |
2.3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的机理 | 第39-47页 |
2.3.1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| 第40-41页 |
2.3.2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的目标及内容 | 第41-43页 |
2.3.3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动力与阻力 | 第43-45页 |
2.3.4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的运行框架 | 第45-46页 |
2.3.5 银行业与保险业协同发展的经济效应 | 第46-4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3 银行业与保险业间作用关系的实证分析 | 第49-69页 |
3.1 基于发展规模的银行业与保险业作用关系动态分析 | 第49-59页 |
3.1.1 基于bootstrap仿真改进的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 | 第50-53页 |
3.1.2 滑动窗口下累积作用估算方法旳设计 | 第53-54页 |
3.1.3 银行与保险作用关系及累积作用的实证结果 | 第54-59页 |
3.2 基于投入要素的银行业与保险业替代与互补关系分析 | 第59-68页 |
3.2.1 带交互项的面板数据模型构建 | 第60-61页 |
3.2.2 变量选取、数据来源及估计方法 | 第61-63页 |
3.2.3 实证结果及分析 | 第63-6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4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锅合协同分析 | 第69-89页 |
4.1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序参量构建 | 第69-76页 |
4.1.1 有序度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69-73页 |
4.1.2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的有序度模型 | 第73-74页 |
4.1.3 基于DEAHP的权重设定 | 第74-76页 |
4.2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耦合协同测度方法 | 第76-78页 |
4.2.1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耦合协调度测度 | 第76-77页 |
4.2.2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度测度 | 第77-78页 |
4.3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耦合协同状态分析 | 第78-88页 |
4.3.1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有序度分析 | 第78-82页 |
4.3.2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耦合协调度分析 | 第82-86页 |
4.3.3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度分析 | 第86-8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88-89页 |
5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协同演化分析 | 第89-114页 |
5.1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协同演化机制 | 第89-94页 |
5.1.1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演化的涨落 | 第89-90页 |
5.1.2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演化的结构失稳与分岔 | 第90-92页 |
5.1.3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协同演化路径 | 第92-94页 |
5.2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动态协同演化模型构建 | 第94-100页 |
5.2.1 复合系统动态协同演化模型构建 | 第94-97页 |
5.2.2 复合系统动态协同演化模型的稳定性分析 | 第97-100页 |
5.3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动态协同演化实证研究 | 第100-107页 |
5.3.1 模型的估计方法 | 第100-101页 |
5.3.2 实证结果及讨论 | 第101-107页 |
5.4 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子系统有序度预测 | 第107-112页 |
5.4.1 分数阶的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模型构建 | 第107-109页 |
5.4.2 分数阶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模型拟合及预测 | 第109-11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112-114页 |
6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效率评价 | 第114-135页 |
6.1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评价目的及内容 | 第114-116页 |
6.1.1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评价目的 | 第114-115页 |
6.1.2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评价内容 | 第115-116页 |
6.2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评价方法 | 第116-126页 |
6.2.1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评价思路 | 第117-119页 |
6.2.2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评价的CCR和CCGSS模型 | 第119-123页 |
6.2.3 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综合效度评价方法 | 第123-126页 |
6.3 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系统协同发展效率评价 | 第126-134页 |
6.3.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126-127页 |
6.3.2 子系统内部主体协同发展评价结果 | 第127-131页 |
6.3.3 子系统间主体协同发展评价结果 | 第131-134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34-135页 |
7 推动我国银行业与保险业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135-155页 |
7.1 扩大银行业与保险业复合系统主体间作用 | 第135-141页 |
7.1.1 积极开展信贷与保险复合型金融产品创新 | 第135-137页 |
7.1.2 建立合理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| 第137-138页 |
7.1.3 健全产业主体合作信息共享机制 | 第138-140页 |
7.1.4 加强产业间资本合作 | 第140-141页 |
7.2 推动银行业与保险业协同发展系统有序化 | 第141-145页 |
7.2.1 正确定位产品协同创新方向 | 第142-143页 |
7.2.2 规范产品市场秩序 | 第143-144页 |
7.2.3 提高银行保险复合金融产品消费意识 | 第144-145页 |
7.3 优化银行业与保险业协同发展的组织模式 | 第145-150页 |
7.3.1 构建基于产品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合作模式 | 第145-148页 |
7.3.2 构建清晰的产业协同发展组织结构 | 第148-150页 |
7.4 完善银行业与保险业协同发展的系统外部环境 | 第150-153页 |
7.4.1 税收环境 | 第151页 |
7.4.2 监管环境 | 第151-153页 |
7.4.3 法律环境 | 第153页 |
7.5 本章小结 | 第153-155页 |
8 结论与展望 | 第155-158页 |
8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155-156页 |
8.2 创新之处 | 第156-157页 |
8.3 研究展望 | 第157-1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8-1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| 第17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 | 第173-174页 |
致谢 | 第1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