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温差电池、温差发电器论文

百毫瓦同位素温差电池技术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3页
    1.1 核电源在空间技术领域的应用概述第10-13页
    1.2 空间核电源的分类第13-15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4 同位素温差电池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温差电基本参数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温差电原理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同位素温差电池特点及分类第21-22页
    1.5 小结第22-23页
第二章 百毫瓦同位素温差电池总体构型分析第23-3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3页
    2.2 温差电材料选型分析第23-24页
    2.3 绝热材料选型分析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绝热材料性能要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绝热材料性能分析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分析结果第27-28页
    2.4 电池结构类型及选型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中心辐射式结构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端面平板结构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电池结构选型第29页
    2.5 小结第29-30页
第三章 百毫瓦同位素温差电池指标分析及设计计算第30-39页
    3.1 设计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技术指标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技术指标分析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接口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3.2 性能预计分析及计算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温差电转换模块设计结构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电性能计算第32-33页
    3.3 仿真计算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引言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计算条件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计算结果和讨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仿真分析结果第37页
    3.4 寿命第37-38页
    3.5 小结第38-39页
第四章 温差电元件研制第39-54页
    4.1 温差电材料热电性能参数分析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电导率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塞贝克系数(Seebeck)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热导率第40-41页
    4.2 Bi_2Te_3基温差发电材料制备第41-45页
    4.3 温差电材料性能测试研究第45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引言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测试原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测试设备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测试操作程序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测试误差第50-53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53-54页
第五章 温差发电模块设计及试验研究第54-63页
    5.1 温差电模块设计及集成工艺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温差电模块设计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温差电模块集成技术第55-56页
    5.2 放电方式对电池寿命影响的研究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引言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间断性放电试验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连续性放电试验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试验结果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5.3 辐照对寿命的影响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引言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N型Bi_2Te_3材料的辐照试验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P型材料的辐照试验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辐照对温差电转换模块寿命的影响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试验结果分析第62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62-63页
第六章 百毫瓦同位素温差电池设计及性能测试第63-75页
    6.1 百毫瓦同位素温差电池设计第63-67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电池总体结构设计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定位导块和集热器结构设计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散热器结构设计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电池寿命预计第66-67页
    6.2 电池集成及总装第67-69页
    6.3 电池电性能第69-71页
    6.4 电池寿命第71-72页
    6.5 研究成果第72-74页
    6.6 小结第74-75页
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第75-77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75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75-77页
参考文献第77-80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0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需求侧管理峰谷分时电价多目标优化方法研究
下一篇:运行中变压器常见故障诊断试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