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其他道路运输工具论文--自行车论文

面向高端自行车鞍座的个性化设计与生物力学分析

中文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字母注释表第13-1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课题研究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鞍座结构的设计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自由曲面设计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鞍座有限元分析第18-19页
    1.3 存在的问题第19页
    1.4 本文研究内容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-22页
第二章 个性化鞍座设计第22-41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2页
    2.2 个性化因素分析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骑行者人体结构的分析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骑姿路况的分析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个性化鞍座的设计要求第25页
    2.3 鞍座参数化模型及曲面构造第25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鞍座基本结构和尺寸参数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个性化鞍座参数化模型与曲面构造第28-31页
    2.4 鞍座曲面的局部调整第31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特征点的计算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鞍座局部调整第33-36页
    2.5 设计实例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鞍座设计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鞍座有限元分析第37-40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40-41页
第三章 鞍座动力学建模第41-5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41页
    3.2 鞍座对人体的受力影响因素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鞍座自身结构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鞍座与车把之间的相对位置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鞍座与脚踏之间的相对位置第42页
    3.3 人车系统运动力学模型的建立第42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人车动力学简化模型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人体模型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自行车-路面模型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人体-鞍座模型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路面不平度-鞍座模型第49-5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51-52页
第四章 人-鞍生物力学分析与参数优化第52-74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2页
    4.2 模型的建立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人-鞍计算机模型的建立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人-鞍有限元网格模型的建立第53-55页
    4.3 动态力的加载第55页
    4.4 分析结果第5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瞬时分析第55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连续分析第64-66页
    4.5 分析结论第66-67页
    4.6 鞍座设计参数优化第67-70页
    4.7 优化前后比较第70-72页
    4.8 舒适度分析第72页
    4.9 本章小结第72-74页
第五章 个性化鞍座设计系统开发第74-81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4页
    5.2 ACIS和HOOPS简介第74页
    5.3 系统的结构设计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界面显示模块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骑行者数据预处理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个性化鞍座的设计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个性化鞍座的局部调整第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鞍座实体模型的导入和导出第76-77页
    5.4 设计实例第77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个性化鞍座的设计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分离型鞍座的设计第78-80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80-81页
第六章 全文结论与展望第81-82页
    6.1 全文总结第81页
    6.2 工作展望第81-82页
参考文献第82-85页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85-86页
致谢第86-87页

论文共8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面向节油的公交车过弯过程司机驾驶提示系统研究
下一篇:电子商务环境下X船舶代理公司的运营分析和改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