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第一节 研究缘起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第二节 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多中心治理山区水资源的理论 | 第16-23页 |
第一节 山区水资源治理的范畴 | 第16-19页 |
一、水资源 | 第16-17页 |
二、水资源治理 | 第17-18页 |
三、山区水资源治理的特点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多中心治理理论 | 第19-22页 |
一、多中心治理理论的起源 | 第19页 |
二、多中心治理理论的内涵 | 第19-22页 |
第三节 山区水资源治理的多中心模型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山区水资源治理:以余姚市鹿亭乡为例 | 第23-33页 |
第一节 水资源现状 | 第23-25页 |
一、我国水资源现状 | 第23-24页 |
二、浙江省水资源现状 | 第24页 |
三、余姚市水资源现状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鹿亭乡水资源治理概况 | 第25-31页 |
一、鹿亭乡基本情况 | 第25-26页 |
二、鹿亭乡水资源治理现状 | 第26-29页 |
三、极端条件下的山区水资源治理——“菲特”前后的旱涝考验 | 第29-31页 |
第三节 治理成效和基本经验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多中心治理山区水资源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| 第33-38页 |
第一节 鹿亭乡水资源治理面临的困境 | 第33-35页 |
一、三方主体各自为战 | 第33-34页 |
二、三大效益难以协调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多中心视角下的原因分析 | 第35-38页 |
一、政府角色转变不到位 | 第35-36页 |
二、治理目标难协调 | 第36页 |
三、市场机制不完善 | 第36-37页 |
四、群众参与不主动 | 第37-38页 |
第五章 完善多中心治理山区水资源的对策 | 第38-43页 |
第一节 培育水资源治理的多元主体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寻求共同的利益焦点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完善多中心治理机制 | 第40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48-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