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10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| ·第三代移动通信(3G)的定义和概述 | 第10-12页 |
| ·3G的历程及特征简述 | 第10-11页 |
| ·3G的三个国际标准的特性分析 | 第11-12页 |
| ·无线上网卡概述 | 第12-14页 |
| ·无线上网卡的定义和分类 | 第12-13页 |
| ·无线上网卡的架构 | 第13-14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背景 | 第14页 |
| ·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14-16页 |
| ·系统框架概述 | 第15页 |
| ·课题研究意义 | 第15-16页 |
| ·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6-18页 |
| 第二章 系统分析 | 第18-22页 |
| ·系统构架的考虑 | 第18页 |
| ·动态特性的考虑 | 第18页 |
| ·关键技术的考虑 | 第18-19页 |
| ·扩展性的考虑 | 第19页 |
| ·系统构架说明 | 第19-20页 |
| ·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| 第20-2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1-22页 |
| 第三章 系统模块说明 | 第22-32页 |
| ·主界面模块 | 第22页 |
| ·功能要求 | 第22页 |
| ·实现原理 | 第22页 |
| ·状态迁移 | 第22页 |
| ·托盘模块 | 第22-23页 |
| ·功能要求 | 第22-23页 |
| ·实现原理 | 第23页 |
| ·显示模块 | 第23-24页 |
| ·功能要求 | 第23页 |
| ·实现原理 | 第23-24页 |
| ·数据模块 | 第24-27页 |
| ·功能要求 | 第24页 |
| ·实现原理 | 第24-25页 |
| ·状态迁移 | 第25页 |
| ·程序流程 | 第25-27页 |
| ·短消息模块 | 第27页 |
| ·功能要求 | 第27页 |
| ·实现原理 | 第27页 |
| ·语音模块 | 第27-30页 |
| ·功能要求 | 第27页 |
| ·实现原理 | 第27页 |
| ·结构框架 | 第27-28页 |
| ·状态迁移 | 第28-29页 |
| ·程序流程 | 第29-30页 |
| ·后台模块 | 第30-31页 |
| ·功能要求 | 第30页 |
| ·实现原理 | 第30页 |
| ·结构框架 | 第30-31页 |
| ·通信模块 | 第31页 |
| ·功能要求 | 第31页 |
| ·实现原理 | 第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第四章 短消息模块的介绍与具体实现 | 第32-42页 |
| ·短消息概述 | 第32-34页 |
| ·引言 | 第32页 |
| ·SMS定义 | 第32页 |
| ·SMS业务分类 | 第32-33页 |
| ·SMS工作原理 | 第33-34页 |
| ·短消息的编码方式 | 第34-35页 |
| ·英文字符编码方式 | 第34页 |
| ·汉字字符编码方式 | 第34-35页 |
| ·短信息控制接口协议 | 第35-39页 |
| ·解码短信息 | 第35-38页 |
| ·编码短消息 | 第38-39页 |
| ·系统中短信息模块的具体实现 | 第39-41页 |
| ··实现原理 | 第39-40页 |
| ·实例说明:发送短消息在结构层次中的功能分配和接口调用关系 | 第40-4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| 第五章 软件中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| 第42-68页 |
| ·系统通讯适配层的串行通信 | 第42-53页 |
| ·串行通信概述 | 第42页 |
| ·串行通信的实现 | 第42-46页 |
| ·系统中的串口通信实现方法 | 第46-53页 |
| ·COM组件化 | 第53-61页 |
| ·组件化介绍 | 第53-56页 |
| ·系统的组件化 | 第56-61页 |
| ·AT的通讯协议及实现 | 第61-67页 |
| ·引言 | 第61页 |
| ·AT命令简介 | 第61-66页 |
| ·微软超级终端在编程中的应用 | 第66页 |
| ·AT指令在系统中的应用 | 第66-67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7-68页 |
|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2页 |
| 致谢 | 第72-73页 |
| 附录A 相关代码及数据结构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