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共产党论文--党的建设论文--组织建设论文--党的干部工作论文

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2-23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述评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述评第14-16页
    1.3 理论基础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胜任力的相关理论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1 胜任力的含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2 胜任力与素质的区别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1.3 胜任力模型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测评的相关理论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胜任力与测评的关系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1 胜任力与测评密不可分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2 胜任力测评的界定第19-20页
    1.4 研究思路第20-21页
    1.5 研究方法第21页
    1.6 研究意义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理论意义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实践意义第21-23页
第二章 我国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的实践第23-32页
    2.1 我国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的测评第23页
    2.2 我国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的常见模式第23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中组部课题组胜任力评价系统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潍坊胜任力互联网测评模式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成都 346N胜任力网格测评模型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舟山“德能勤”胜任力模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广州五个胜任力测评素质簇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柳州领导干部选拔胜任力测评第27-28页
    2.3 我国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式存在的问题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我国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的原因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我国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的问题第29-31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1-32页
第三章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设计第32-44页
    3.1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的逻辑架构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的总体结构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的逻辑思路第32-33页
    3.2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的核心要素设计第33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的指标体系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1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岗位胜任力模型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2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指标体系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3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指标权重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1.4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指标差异化操作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的方法组合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1 测评方法的设计原则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2 测评的指标-方法匹配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2.3 指标测评试题的命制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的实施主体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内部测评主体的类型及职责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外部测评主体的类型及职责第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的实施方式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的结果反馈第42页
    3.3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第42-43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3-44页
第四章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的合理性分析第44-50页
    4.1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逻辑架构的合理性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系统论的基本理论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系统论是模型逻辑结构设计的依据第45-46页
    4.2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核心要素的合理性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素质测评:模型核心要素设置的依据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1 素质测评的基本理论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1.2 素质测评原理是模型核心要素设置的依据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人岗匹配:要素核心内容设置的依据第46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1 人岗匹配的基本理论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2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的岗位职责要求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2.3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合理性第48-49页
    4.3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的合理性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胜任力测评:模型测评有效性和可行性应符合的理论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胜任力测评原理是模型有效性和可行性的依据第49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五章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第50-54页
    5.1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要素设计的比较:欠缺与完善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测评要素以往的设计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测评要素现在的设计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测评要素设计的比较结论第51页
    5.2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结果反馈的比较:笼统与精细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测评结果反馈以往的设计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测评结果反馈现在的设计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测评结果反馈设计的比较结论第51-52页
    5.3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风险机制的比较:单一与多元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测评风险机制以往的设计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测评风险机制现在的设计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测评风险机制设计的比较结论第52-53页
    5.4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总体体系的比较:分散与系统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测评总体体系以往的设计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测评总体体系现在的设计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测评总体体系设计的比较结论第53页
    5.5 本章小结第53-54页
第六章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的可行性分析第54-62页
    6.1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逻辑架构的可行性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逻辑架构的理论可行性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逻辑架构的操作可行性分析第55页
    6.2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核心要素的可行性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核心要素的理论可行性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核心要素的操作可行性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6.3 县级党委组织部长胜任力测评模型的可行性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模型的成本-效益可行性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模型的目的-用途可行性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模型的实施条件可行性第59-61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第七章 结论第62-63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62页
    7.2 研究展望第62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7页
附录第67-68页
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-69页

论文共6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四川省实施“廉政文化进景区”案例研究
下一篇:文物保护领域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