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1 挖掘机研制现状 | 第9页 |
1.1.2 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| 第9-10页 |
1.1.3 协同设计技术发展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 主要研究工作 | 第12-13页 |
第二章 产品全生命管理系统(PLM)的建立及其实现 | 第13-29页 |
2.1 PLM的价值与实现 | 第13-15页 |
2.2 PLM的管理思想 | 第15-16页 |
2.3 PLM系统建立 | 第16-18页 |
2.3.1 PLM系统结构 | 第16-17页 |
2.3.2 PLM系统管理方案 | 第17-18页 |
2.4 PLM系统功能模块定义 | 第18-26页 |
2.4.1 组织结构模型 | 第18-19页 |
2.4.2 业务过程模型 | 第19-21页 |
2.4.3 信息概念模型 | 第21-23页 |
2.4.4 概念化信息模型 | 第23页 |
2.4.5 流程签审矩阵 | 第23-25页 |
2.4.6 权限划分 | 第25-26页 |
2.5 PLM系统功能实现 | 第26-29页 |
2.5.1 项目管理 | 第27页 |
2.5.2 新产品设计 | 第27-28页 |
2.5.3 设计变更 | 第28页 |
2.5.4 报表输出 | 第28-29页 |
第三章 协同设计系统的建立及其实现 | 第29-47页 |
3.1 协同设计需求 | 第29页 |
3.2 协同设计技术发展 | 第29-33页 |
3.2.1 AGENT 技术 | 第29-30页 |
3.2.2 CSCW(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) | 第30-31页 |
3.2.3 虚拟设计技术 | 第31页 |
3.2.4 MBD技术 | 第31-32页 |
3.2.5 统一的产品信息模型标准STEP | 第32-33页 |
3.3 实现协同设计的关键支撑技术 | 第33页 |
3.4 数字样机协同设计方法 | 第33-34页 |
3.5 协同设计系统建立 | 第34-47页 |
3.5.1 数据管理方案 | 第34-35页 |
3.5.2 数据模型定义 | 第35-42页 |
3.5.3 协同设计工作模式(TOP-DOWN) | 第42-45页 |
3.5.4 模型库建设 | 第45-47页 |
第四章 基于协同设计平台的挖掘机研发 | 第47-83页 |
4.1 挖掘机建模方法 | 第47-49页 |
4.1.1 骨架建模 | 第47-48页 |
4.1.2 模块化设计 | 第48-49页 |
4.1.3 基于协同设计平台的挖掘机建模方法 | 第49页 |
4.2 挖掘机协同设计流程 | 第49-53页 |
4.2.1 协同设计阶段流程 | 第50-52页 |
4.2.2 协同设计的关键业务场景 | 第52-53页 |
4.3 挖掘机协同设计项目初始化 | 第53-54页 |
4.4 挖掘机总体方案设计 | 第54-71页 |
4.4.1 基准、安装方式及独立模块约定 | 第55-56页 |
4.4.2 总体结构定义 | 第56-57页 |
4.4.3 总体骨架设计 | 第57-70页 |
4.4.4 任务分派 | 第70-71页 |
4.5 挖掘机部件方案设计 | 第71-76页 |
4.5.1 部件方案设计过程 | 第71-75页 |
4.5.2 更新与保存 | 第75-76页 |
4.5.3 部件对外发布骨架 | 第76页 |
4.6 挖掘机技术设计 | 第76-80页 |
4.6.1 细节零部件设计 | 第76页 |
4.6.2 标准件、采购件安装 | 第76-78页 |
4.6.3 生成二维工程图 | 第78页 |
4.6.4 零部件评审与发布 | 第78-79页 |
4.6.5 设计更新 | 第79-80页 |
4.7 挖掘机设计变更 | 第80-81页 |
4.7.1 问题报告的创建、评审与发布 | 第80页 |
4.7.2 创建更改单 | 第80-81页 |
4.7.3 设计更改 | 第81页 |
4.8 挖掘机变型设计 | 第81-82页 |
4.9 协同设计中的零部件借用与重命名 | 第82-83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进一步工作 | 第83-84页 |
5.1 论文总结 | 第83页 |
5.2 进一步的工作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7页 |
致谢 | 第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