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9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9-14页 |
1.2.1 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1.2.2 生态足迹模型国内外研究实践 | 第10-12页 |
1.2.3 生态足迹模型运用的发展方向 | 第12-13页 |
1.2.4 我国生态经济研究的现状和进展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第二章 生态经济的相关理论 | 第14-20页 |
2.1 生态环境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 生态经济理论 | 第15-18页 |
2.2.1 生态经济的内涵 | 第15-16页 |
2.2.2 生态经济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| 第16-17页 |
2.2.3 我国生态经济研究突出特点 | 第17-18页 |
2.3 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4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关系的几种观点 | 第19-20页 |
第三章 延边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| 第20-26页 |
3.1 延边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| 第20-22页 |
3.1.1 延边州生产总值构成及变化 | 第21-22页 |
3.2 延边生态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| 第22-26页 |
3.2.1 森林采伐造成水土流失及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| 第22-23页 |
3.2.2 工业生产及矿产开采造成污染和生态破坏 | 第23-24页 |
3.2.3 湿地生态保护力度亟待加强 | 第24-25页 |
3.2.4 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呈加重趋势 | 第25-26页 |
3.2.5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有待进一步提高 | 第26页 |
3.2.6 野生动植物种类不断较少 | 第26页 |
第四章 实证分析 | 第26-33页 |
4.1 延边生态环境研究方法 | 第26-28页 |
4.1.1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研究 | 第26-27页 |
4.1.2 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 | 第27页 |
4.1.3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 | 第27-28页 |
4.2 延边地区生态足迹分析与生态承载力研究 | 第28-33页 |
4.2.1 延边地区生态承载力分析 | 第28-29页 |
4.2.2 延边地区生态足迹分析 | 第29-33页 |
第五章 延边生态环境发展途径与生态经济治理对策 | 第33-42页 |
5.1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,在全社会树立生态发展理念 | 第33-34页 |
5.2 调整产业结构,发展生态产业 | 第34页 |
5.3 健全生态经济建设的法制体系,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| 第34-35页 |
5.4 建立可持续消费模式 | 第35-37页 |
5.5 建立生态工业企业与推进清洁生产相结合 | 第37页 |
5.6 发展延边特色工业,改造传统工业,合理安排工业布局 | 第37-38页 |
5.7 制定生态经济核算体系 | 第38页 |
5.8 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,解决绿色发展的瓶颈问题 | 第38-39页 |
5.9 引导生态消费的新方向 | 第39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