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·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·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| 第13-15页 |
第二章 超宽带系统概述 | 第15-23页 |
·超宽带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历史 | 第15-18页 |
·UWB 技术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| 第18-21页 |
·超宽带通信技术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第三章 Reed-Solomon 码 | 第23-37页 |
·跳时多址(THMA)和跳时序列 | 第23-25页 |
·Reed-Solomon 码 | 第25-29页 |
·RS 码的基本原理 | 第26页 |
·RS 码的基本概念 | 第26-27页 |
·RS 码的一些重要性质 | 第27-29页 |
·RS 码的编码方法 | 第29-34页 |
·n-k 级编码器 | 第29-33页 |
·k 级编码器 | 第33-34页 |
·RS 码序列的数量与选用 | 第34-35页 |
·RS 码性能分析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超宽带系统信号调制和信道模型 | 第37-51页 |
·引言 | 第37-38页 |
·脉冲位置调制(PPM) | 第38-41页 |
·二进制PPM 发射信号模型 | 第38-39页 |
·M 进制PPM 信号模型 | 第39-41页 |
·脉冲幅度调制(PAM) | 第41-44页 |
·采用RS 码在高斯信道下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超宽带系统的信道模型 | 第46-50页 |
·若干超宽带室内多径模型 | 第46-47页 |
·IEEE802.15.3a 建议的超宽带信道模型 | 第47-49页 |
·超宽带室内多径信道与窄带通信系统信道的比较 | 第49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五章 超宽带系统接收特性及多址性能研究 | 第51-75页 |
·多径信道下Rake 接收机性能研究 | 第51-57页 |
·接收机与发射机的距离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·S-Rake 的支路个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| 第54-56页 |
·P-Rake 的支路个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多径条件下TH-PPM 超宽带系统性能研究 | 第57-59页 |
·接收机信号处理 | 第57-59页 |
·多址性能 | 第59页 |
·多径条件下TH-PAM 超宽带系统性能研究 | 第59-62页 |
·UWB 通信系统容量 | 第62-63页 |
·采用RS 码在修正的S-V 信道下的仿真及结果分析 | 第63-65页 |
·多址和多用户干扰 | 第65-68页 |
·多进制调制系统性能分析 | 第68-73页 |
·系统误比特率BER 与接收机信噪比SNR | 第68-69页 |
·用户数与信噪比 | 第69-72页 |
·系统的信道容量与系统用户数 | 第72-73页 |
·结论 | 第73-75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5-77页 |
·总结 | 第75-76页 |
·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