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课题背景 | 第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8页 |
1.2.1 双丝脉冲 MIG 焊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2-16页 |
1.2.2 双丝脉冲 MIG 焊数字化控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6-18页 |
1.2.3 双丝脉冲 MIG 焊存目前存在的问题 | 第18页 |
1.3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一体化双丝脉冲 MIG 焊机理及总体技术方案 | 第20-28页 |
2.1 双丝脉冲 MIG 焊特点 | 第20-22页 |
2.1.1 双丝脉冲 MIG 焊电弧形态 | 第20-21页 |
2.1.2 双丝脉冲 MIG 焊熔滴过渡形式 | 第21页 |
2.1.3 双丝脉冲 MIG 焊熔池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2 一体化双丝脉冲 MIG 焊电源装备技术方案 | 第22页 |
2.3 一体化双丝脉冲 MIG 焊电源及其控制系统方案 | 第22-27页 |
2.3.1 主电路拓扑选择 | 第23-25页 |
2.3.2 一体化双丝脉冲 MIG 焊电源外特性选择 | 第25-26页 |
2.3.3 一体化双丝脉冲 MIG 焊系统多相位控制方案 | 第26-27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一体化双丝脉冲 MIG 焊电源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| 第28-38页 |
3.1 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| 第28-31页 |
3.1.1 控制系统要求 | 第28页 |
3.1.2 STM32 控制系统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| 第28-31页 |
3.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| 第31-37页 |
3.2.1 STM32 选型 | 第31-33页 |
3.2.2 焊接电流和电弧电压反馈信号采样电路 | 第33-35页 |
3.2.3 故障保护电路 | 第35-36页 |
3.2.4 IGBT 栅极驱动电路 | 第36-37页 |
3.3 硬件抗干扰设计 | 第37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一体化双丝脉冲 MIG 焊电源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| 第38-48页 |
4.1 控制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| 第38-40页 |
4.2 移相全桥软开关脉宽调制信号 PWM 的全软件生成 | 第40-42页 |
4.3 控制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| 第42-46页 |
4.3.1 焊接电流控制算法设计 | 第42-44页 |
4.3.2 引弧和收弧程序设计 | 第44-46页 |
4.4 软件抗干扰设计 | 第46-47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五章 双丝脉冲 MIG焊电源的数字化人机交互系统设计 | 第48-62页 |
5.1 人机交互系统硬件设计 | 第48-54页 |
5.1.1 数码管显示 | 第49-50页 |
5.1.2 键盘扫描管理及 LED 显示 | 第50-51页 |
5.1.3 数字参数输入 | 第51-53页 |
5.1.4 RS-232 通信 | 第53-54页 |
5.2 人机交互系统软件设计 | 第54-58页 |
5.2.1 人机交互系统软件总体规划 | 第54-55页 |
5.2.2 外设驱动程序设计 | 第55-56页 |
5.2.3 基于 RS-232 总线的上下位机通信设计 | 第56-58页 |
5.3 人机交互系统的薄膜开关面板功能实现 | 第58-6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六章 一体化双丝脉冲 MIG 焊电源试验研究 | 第62-74页 |
6.1 弧焊电源的性能测试试验研究 | 第62-67页 |
6.1.1 测试平台构建 | 第62页 |
6.1.2 弧焊电源外特性测试 | 第62-64页 |
6.1.3 单电弧模拟负载试验 | 第64-65页 |
6.1.4 双丝脉冲 MIG 焊多相位控制模拟负载实验 | 第65-67页 |
6.2 双丝脉冲 MIG 焊工艺试验研究 | 第67-73页 |
6.2.1 试验平台的组成 | 第67-68页 |
6.2.2 单丝脉冲 MIG 焊工艺试验 | 第68-69页 |
6.2.3 双丝脉冲 MIG 焊多相位输出工艺试验 | 第69-73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结论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2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4页 |
附件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