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高等教育论文--研究生教育论文

教育学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一、问题提出第10-22页
    (一)研究的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(二)研究的意义第11页
    (三)相关研究综述第1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关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关于跨专业研究生学习状况的研究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3.关于专业适应性的研究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4.对以往研究的评价第21-22页
二、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22-28页
    (一)概念界定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跨专业研究生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专业适应性第22-24页
    (二)理论基础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学习迁移理论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学习动机理论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自我效能感理论第26-28页
三、研究方案第28-34页
    (一)研究内容第28页
    (二)研究工具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问卷的框架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问卷研究思路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问卷的信效度第30-31页
    (三)研究方法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文献法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问卷调查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访谈法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4.比较分析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5.统计分析法第33-34页
四、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现状分析第34-50页
    (一)跨专业与非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适应性描述统计分析第35-46页
        1.跨专业与非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认同差异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跨专业与非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动力差异分析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跨专业与非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自我效能的差异分析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跨专业与非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行为的差异分析第45-46页
    (二)不同变量与专业适应性的关系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1.性别差异对跨专业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年级差异对跨专业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的影响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跨专业研究生专业适应性的职业规划差异第49-50页
五、跨专业研究生专业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析第50-56页
    (一)现状问题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1.专业认同偏低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专业兴趣偏低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专业学习效能较低第51-52页
    (二)主要成因第52-56页
        1.学生对专业不够了解,自我定位不够准确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专业基础比较薄弱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课程设置不够多样化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导师对学生科研指导不足第54-56页
六、建议与对策第56-60页
    (一)主动了解所学专业,正确认识跨专业的自己第56-57页
    (二)强化跨专业硕士研究生专业基础,对其进行引导第57-58页
    (三)优化课程设置第58页
    (四)导师加强对跨专业研究生的指导第58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3页
附录一第63-67页
附录二第67-68页
致谢第68页

论文共6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校学生社团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
下一篇:PBL联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小儿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