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温克人生活面貌的生态语言记录--以《额尔古纳河右岸》为例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第一章 反映语言面貌的词语分析 | 第15-26页 |
第一节 语言总特点概述 | 第15页 |
第二节 音译词 | 第15-22页 |
第三节 歌谣 | 第22-23页 |
第四节 濒危语言的思考 | 第23-24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4-26页 |
第二章 反映环境面貌的词语分析 | 第26-30页 |
第一节 描写环境的词语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反映的生态特点 | 第27-28页 |
本章小结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反映生存面貌的词语分析 | 第30-34页 |
第一节 反映游猎生活方式的词语 | 第30-31页 |
第二节 反映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的词语 | 第31-32页 |
第三节 反映民族服饰与民族形象的词语 | 第32-3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反映发展面貌的词语分析 | 第34-38页 |
第一节 清晨:处于游猎文明时期的民族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正午:身受日本侵略影响的民族 | 第35页 |
第三节 黄昏:受到现代文明影响的民族 | 第35-36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6-38页 |
第五章 词语特点总述 | 第38-42页 |
第一节 全面性与典型性相结合 | 第38-39页 |
第二节 时代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| 第39-40页 |
第三节 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相结合 | 第40-41页 |
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