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企业经济论文--各种企业经济论文--联合企业经济论文--高新技术企业论文

基于控制权的高科技企业多重股权结构研究--以Snap公司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多重股权结构的文献综述第12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文献述评第15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、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6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可能的创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的不足第17-18页
第二章 多重股权结构概述第18-26页
    2.1 多重股权结构相关概念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股份与投票权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优先股与具有多重股权结构的普通股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控制权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海外上市第20页
    2.2 多重股权结构相关理论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委托代理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21-22页
    2.3 多重股权结构的分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事先多重股权结构与事后多重股权结构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事先、事后多重股权结构的区别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常用的事后多重股权结构重组方案第22-23页
    2.4 多重股权结构的历史与现状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美国多重股权结构的发展及现状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其他发达国家的多重股权结构现状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我国的多重股权结构现状第25-26页
第三章 Snap公司概况及其多重股权结构实现方式第26-34页
    3.1 Snap公司概况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Snapchat创办背景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Snap公司主要产品第26-28页
    3.2 Snap公司融资状况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Snap公司上市前的历史融资情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Snap公司上市的融资结果第29-31页
    3.3 Snap公司多重股权结构的实现方式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多重股权结构计划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董事会的构成第32-34页
第四章 Snap公司多重股权结构的特点、实施结果与优越性分析第34-45页
    4.1 Snap公司多重股权结构的特点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从美国证券法角度来看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从上市规则角度来看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从公司法角度来看第35页
    4.2 Snap公司多重股权结构的实施结果第35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投票权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控制权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Snap公司上市后的经营状况分析第37-42页
    4.3 多重股权结构的优越性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多重股权结构有利于高科技公司创始人强化控制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多重股权结构有利于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与融资的平衡第43-45页
第五章 我国股票市场引入多重股权结构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第45-54页
    5.1 我国股票市场引入多重股权结构的必要性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我国资本市场近年敌意收购案频生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我国抵抗敌意收购的法律制度不完善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我国公司法具有多重股权结构立法空间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多重股权结构有利于我国高科技企业发展第47-48页
    5.2 我国股票市场引入多重股权结构的相关建议第48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我国高科技企业多重股权结构的内在制度设计建议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我国高科技企业多重股权结构的外在制度设计建议第50-54页
结语第54-55页
参考文献第55-59页
致谢第59页

论文共5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政治关联、信贷融资与投资不足--基于民营上市公司经验证据
下一篇:在美上市中概股私有化退市的动因与策略分析--以当当网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