激光打孔工艺及背伤保护实验研究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激光孔加工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1 激光孔加工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激光孔加工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航空发动机叶片背面损伤保护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激光与材料作用机理及背伤定义 | 第20-32页 |
2.1 激光束的特性 | 第20-22页 |
2.2 激光打孔的物理过程 | 第22-25页 |
2.3 激光与金属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 | 第25-26页 |
2.4 纳秒激光与金属烧蚀机理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5 激光打孔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8页 |
2.6 背面损伤 | 第28-31页 |
2.6.1 气膜冷却孔 | 第28-29页 |
2.6.2 背面损伤定义 | 第29-30页 |
2.6.3 解决背伤问题的方法 | 第30-31页 |
2.7 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三章 纳秒激光微孔加工实验 | 第32-54页 |
3.1 实验系统与材料制备 | 第32-35页 |
3.1.1 实验设备 | 第32-34页 |
3.1.2 检测设备 | 第34-35页 |
3.1.3 实验材料制备 | 第35页 |
3.2 纳秒激光金属材料烧蚀阈值实验 | 第35-41页 |
3.2.1 烧蚀阈值的计算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2.2 计算原理 | 第36-37页 |
3.2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37-39页 |
3.2.4 累积效应研究 | 第39-41页 |
3.3 纳秒激光打孔影响因素研究 | 第41-51页 |
3.3.1 实验设计 | 第41-43页 |
3.3.2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43-51页 |
3.4 小结 | 第51-54页 |
第四章 激光打孔背伤保护基础实验研究 | 第54-66页 |
4.1 实验方法 | 第54-56页 |
4.2 实验装置及材料 | 第56-58页 |
4.2.1 实验装置 | 第56页 |
4.2.2 填充材料 | 第56-58页 |
4.3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58-64页 |
4.3.1 石蜡与石墨混合填充背伤实验 | 第58-62页 |
4.3.2 聚丙烯酰胺与二氧化硅混合填充背伤实验 | 第62-64页 |
4.4 小结 | 第64-66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5.1 全文总结 | 第66-67页 |
5.2 展望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4页 |
致谢 | 第74-76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6-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