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阔叶乔木论文--银杏论文

银杏种子休眠过程与休眠解除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英文缩写及中英文对照表第10-11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-19页
    1. 种子休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第11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 种子形态结构对休眠与萌发的影响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 植物激素对种子休眠的调控作用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环境因子对种子休眠的影响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 调控种子休眠的基因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5 关键miRNA在种子休眠过程中的功能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6 小结与展望第17页
    2. 银杏种子休眠研究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3. 本实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-19页
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19-26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19页
    2.2 银杏种胚形态观察及相关指标统计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实验仪器和软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实验方法第19页
    2.3 银杏种子休眠解除处理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实验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2.4 银杏种子休眠过程中的内源激素测定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试剂配置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实验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2.5 银杏种胚小RNA高通量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所需网站与软件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实验方法第22-23页
    2.6 荧光定量PCR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引物设计与合成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实验方法第24-26页
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26-42页
    3.1 银杏种子休眠过程中种胚形态观察及相关指标统计第26页
    3.2 银杏种子休眠解除处理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室外自然层积处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4℃低温层积处理第27-28页
    3.3 银杏种子休眠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第28-29页
    3.4 不同休眠阶段银杏种胚的小RNA分析第2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银杏种胚的small RNA文库总体分析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小RNA分类注释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1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3.1 已知miRNAs分析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3.2 新miRNAs分析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3.3 差异miRNA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3.4 差异miRNAs靶基因富集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3.5 与生长发育相关的miRNAs表达规律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3.6 与激素代谢相关的miRNAs表达规律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.3.7 关键miRNAs与靶基因互作分析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miRNA和靶基因的qRT-PCR验证第40-42页
第四章 讨论第42-46页
    4.1 银杏种胚休眠过程中的形态与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第42页
    4.2 层积解除种子休眠第42-43页
    4.3 小RNA文库分析第43页
    4.4 已知和新miRNAs及靶基因分析第43-44页
    4.5 重要miRNAs及其靶基因功能与休眠的关系第44-46页
总结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在校期间主持的创新项目第56页
在校期间申请发明的专利第56页
在校期间参与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6-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光氮互作对海南风吹楠苗木生长生理的影响
下一篇:望天树不同家系苗期性状差异及遗传多样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