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9页 |
1.1 问题的提出 | 第8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7页 |
1.2.1 国外柔性路面设计方法 | 第10-15页 |
1.2.2 国内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| 第15-17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7-19页 |
第二章 基本理论 | 第19-27页 |
2.1 弹性层状体系基本理论 | 第19-21页 |
2.1.1 弹性层状体系理论基本假设 | 第19-20页 |
2.1.2 层间接触条件 | 第20-21页 |
2.2 强度指标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 | 第21-27页 |
2.2.1 应力求解方法 | 第21-23页 |
2.2.2 最大剪应力计算方法 | 第23-25页 |
2.2.3 畸变能定义 | 第25-27页 |
第三章 应力、应变准则计算分析 | 第27-43页 |
3.1 应变位置确定 | 第27-29页 |
3.1.1 层间连续状态下应变极值位置分析 | 第28页 |
3.1.2 层间近似光滑状态下应变极值位置分析 | 第28-29页 |
3.2 路面参数对应变的影响分析 | 第29-34页 |
3.2.1 层间连续条件下拉应变计算分析 | 第29-32页 |
3.2.2 层间近似光滑条件下拉应变计算分析 | 第32-34页 |
3.3. 应力、应变随面层参数的阶梯变化 | 第34-37页 |
3.3.1 应力与面层厚度、模量的阶梯关系 | 第34-36页 |
3.3.2 应变与面层厚度、模量的阶梯关系 | 第36-37页 |
3.4. 应力、应变极值位置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4.1 应力极值位置分析 | 第38-39页 |
3.4.2 应变极值位置分析 | 第39-41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沥青路面最大剪应力分析 | 第43-53页 |
4.1 最大剪应力极值位置的确定及计算方法 | 第43-46页 |
4.1.1 沥青层内剪应力计算时横坐标 y 的确定 | 第43-44页 |
4.1.2 沥青层内剪应力计算时深度方向上 z 的确定 | 第44-46页 |
4.2 添加水平力后最大剪应力等值线的获取 | 第46-48页 |
4.2.1 最大剪应力等值线的计算方法 | 第46页 |
4.2.2 最大剪应力等值线计算图 | 第46-48页 |
4.3 水平力对最大剪应力位置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4.4 面层模量对最大剪应力位置的影响 | 第50-5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第五章 畸变能及其参数分析 | 第53-66页 |
5.1 计算点位置的确定 | 第53-55页 |
5.2. 沥青路面层间状态及面层参数对畸变能及相关参数的影响 | 第55-62页 |
5.2.1 沥青路面层间接触状态对畸变能的影响 | 第55-59页 |
5.2.2 沥青路面面层参数对畸变能的影响 | 第59-62页 |
5.3 畸变能极限值的预测 | 第62-64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结论及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66-68页 |
主要结论 | 第66-67页 |
进一步研究建议 | 第67-6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8-73页 |
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