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插图索引 | 第11-12页 |
附表索引 | 第12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15-19页 |
1.2.1 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5-18页 |
1.2.2 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8-19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NovaChip 磨耗层原材料试验及配合比设计 | 第21-31页 |
2.1 沥青 | 第21页 |
2.2 集料 | 第21-23页 |
2.3 填料 | 第23页 |
2.4 温拌剂 | 第23-24页 |
2.5 温拌机理 | 第24-26页 |
2.5.1 Sasobit 温拌机理 | 第24-25页 |
2.5.2 DAT 温拌机理 | 第25-26页 |
2.6 NovaChip Type C 型沥青混合配合比设计 | 第26-29页 |
2.6.1 集料级配 | 第27页 |
2.6.2 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| 第27-29页 |
2.7 温拌沥青混合料制备 | 第29-30页 |
2.7.1 Sasobit 混合料制备 | 第29页 |
2.7.2 DAT 混合料制备 | 第29-30页 |
2.8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压实温度对 NovaChip 沥青混合料性能影响 | 第31-48页 |
3.1 温拌沥青混合料物理指标分析 | 第31-36页 |
3.1.1 压实温度对毛体积相对密度(γf)影响 | 第31-33页 |
3.1.2 压实温度对空隙率(VV)影响 | 第33-34页 |
3.1.3 压实温度对矿料间隙率(VMA)影响 | 第34-35页 |
3.1.4 压实温度对有效沥青饱和度(VFA)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2 温拌沥青混合料使用性能分析 | 第36-45页 |
3.2.1 高温稳定性 | 第36-39页 |
3.2.2 水稳定性 | 第39-43页 |
3.2.3 低温抗裂性 | 第43-4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45-48页 |
第4章 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与结构设计参数分析 | 第48-60页 |
4.1 沥青混合料组成结构 | 第48-50页 |
4.2 沥青混合料强度理论 | 第50-52页 |
4.3 沥青混合料强度影响因素 | 第52页 |
4.4 混合料路面结构设计参数 | 第52-58页 |
4.4.1 劈裂抗拉强度 | 第53-56页 |
4.4.2 抗压强度 | 第56-57页 |
4.4.3 抗压回弹模量 | 第57-58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5章 依托工程试验隧道路面实施与监测 | 第60-71页 |
5.1 项目概况 | 第60页 |
5.2 试验路方案 | 第60-61页 |
5.3 试验路用原材料 | 第61-62页 |
5.4 试验路用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| 第62-64页 |
5.4.1 AC-20C 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 | 第62-63页 |
5.4.2 AC-20C 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确定 | 第63-64页 |
5.5 温拌技术 | 第64-65页 |
5.6 试验路段铺筑 | 第65-67页 |
5.6.1 温拌 NovaChip Type C 型沥青混合料的生产 | 第65-66页 |
5.6.2 改性乳化沥青 NovaBondTM粘层洒布 | 第66页 |
5.6.3 NovaChip Type C 型磨耗层的摊铺 | 第66页 |
5.6.4 NovaChip Type C 型磨耗层的碾压 | 第66-67页 |
5.6.5 开放交通 | 第67页 |
5.6.6 其余事项 | 第67页 |
5.7 试验路段质量检测 | 第67-68页 |
5.8 效益分析 | 第68-70页 |
5.8.1 基本价格 | 第68页 |
5.8.2 经济效益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8.3 社会效益分析 | 第69-70页 |
5.9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78-79页 |
附录B 试验数据 | 第79-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