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热力工程、热机论文--热力工程理论论文--传热学论文

螺旋槽管强化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8页
1 绪论第8-21页
   ·引言第8-9页
   ·强化传热途径第9-11页
     ·增大平均传热温差以强化换热第9-10页
     ·增加换热面积以强化换热第10页
     ·提高传热系数以强化换热第10-11页
   ·强化传热技术分类第11-14页
     ·有源强化技术第12页
     ·无源强化技术第12-14页
   ·螺旋槽强化传热管简介第14-15页
     ·螺旋槽管的结构第14页
     ·螺旋槽管的加工方式第14-15页
   ·螺旋槽管强化换热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15-19页
     ·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·发展趋势第18-19页
   ·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9-21页
2 螺旋槽管的对流传热强化机理第21-26页
   ·概述第21页
   ·对流传热过程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·强化对流传热的物理机制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破坏或减薄流体速度边界层第22-23页
     ·促使或加剧流体湍动第23页
     ·减薄热边界层第23页
   ·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原理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无相变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原理第23-24页
     ·有相变螺旋槽管的强化传热原理第24-2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25-26页
3 湍流流动与传热的数值模拟基本理论第26-36页
   ·湍流现象概述第26页
   ·湍流的数值模拟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·直接模拟第27页
     ·大涡模拟第27页
     ·应用Reynolds时均方程的模拟方法第27页
   ·湍流对流换热的雷诺(Reynolds)时均方程第27-30页
     ·连续性方程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动量方程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关于脉动值乘积时均值的几个概念第29-30页
   ·湍流模型第30-33页
     ·零方程模型第30-31页
     ·一方程模型第31页
     ·k ?ε 两方程模型第31-33页
     ·重整化群k ?ε 模型第33页
     ·各种湍流模型的小结第33页
   ·壁面函数法第33-35页
     ·壁面函数法简介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壁面函数法的基本思想第34-3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35-36页
4 螺旋槽管内流动与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第36-48页
   ·物理模型的建立第36-37页
   ·螺旋槽参数的确定第37-39页
     ·槽深e的确定第37-38页
     ·螺距p的确定第38页
     ·螺旋升角β的计算第38-39页
     ·本文参数的确定第39页
   ·FLUENT简介第39-42页
     ·Fluent软件的组成第39-40页
     ·Fluent软件特点第40页
     ·Gambit软件特点第40-41页
     ·Tecplot软件介绍第41-42页
   ·传热模型的建立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充分发展对流换热第42页
     ·控制方程的建立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螺旋槽管对流传热模型第43-44页
   ·网格划分及区域离散化第44-45页
   ·物性参数第45-46页
   ·边界条件的设置第46页
   ·FLUENT数值求解过程第46-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7-48页
5 螺旋槽管强化传热模拟结果分析第48-57页
   ·螺旋槽管内的流场分布第48-53页
     ·温度场分布第48-49页
     ·压力场分布第49-51页
     ·速度场分布第51-53页
   ·螺旋槽管的换热特性第53-54页
   ·螺旋槽管的阻力特性第54-5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6-57页
6 螺旋槽管换热性能的评价第57-64页
   ·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的换热器性能评价第57-58页
     ·单一参数评价方法第57页
     ·单一参数组合评价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·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换热器性能评价第58-60页
     ·熵分析法第58-59页
     ·火用 分析法第59-60页
   ·Webb-Bergels方法第60-62页
   ·螺旋槽管的综合传热性能评价第62-63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3-64页
7 结论第64-66页
   ·结论第64页
   ·研究工作展望第64-66页
致谢第66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1页
附录第71页

论文共7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大型能源项目投资风险管理研究
下一篇:内展翅片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