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社会科学总论论文--社会学论文--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论文--文化人类学、社会人类学论文

论戴维·莫利的民族志受众研究理论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绪论第10-15页
    1.1 选题缘由第10-11页
    1.2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第11页
    1.3 研究现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第13-15页
2 戴维·莫利受众研究的理论渊源第15-24页
    2.1 从法兰克福学派到文化研究学派第15-18页
    2.2 电视文化理论与戴维·莫利第18-19页
    2.3 编码/解码与戴维·莫利第19-21页
    2.4 阶级的问题与戴维·莫利第21-22页
    2.5 性别因素与戴维·莫利第22-24页
3 “民族志”理论中的受众观与方法实践第24-41页
    3.1 众多话语交叉的受众观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受众含义的转变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重构的受众观——众多话语交叉的受众第26-27页
    3.2 民族志受众研究方法的探析第27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受众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受众研究的两种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“超越性”——戴维·莫利民族志受众研究方法第30-32页
    3.3 经典范式——民族志受众理论的实践第32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民族志受众实践的两个阶段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《全国》新闻研究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“家庭”收视语境——《家庭电视》第38-41页
4 “民族志”受众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第41-50页
    4.1 我国对民族志受众理论研究的情况第41-42页
    4.2 我国受众研究的价值取向与社会背景第42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价值取向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社会背景第44-46页
    4.3 我国学者对民族志受众研究的实践与评价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实践对象——少数民族受众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“肯定性”的评价第47-48页
    4.4 对民族志受众研究方法的反思第48-50页
5 结论第50-51页
参考文献第51-54页
附录: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第54-55页
致谢第55页

论文共5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市场化运作的基金会管理模式研究
下一篇:县域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职能研究--以宾川县葡萄产业发展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