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3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7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3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目的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综述 | 第14-15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5页 |
·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·文章的创新之处 | 第15-16页 |
·研究存在的不足与需进一步研究之处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| 第17-25页 |
·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 | 第17-21页 |
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| 第17-18页 |
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的原则 | 第18-19页 |
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任务 | 第19-21页 |
·新农村建设的其他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·工业反哺农业论 | 第21页 |
·舒尔茨的传统农业改造理论 | 第21-22页 |
·托达罗的劳动力转移理论 | 第22页 |
·可持续发展理论 | 第22-23页 |
·平衡发展理论 | 第23页 |
·现代经济增长理论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| 第25-41页 |
·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与面临的主要问题 | 第25-31页 |
·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改革发展的成就 | 第25-27页 |
·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 | 第27-31页 |
·实证分析影响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绩效的因素 | 第31-36页 |
·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6-41页 |
·县乡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对称 | 第36-37页 |
·政府过多层级,县乡政府收入被挤占 | 第37-38页 |
·税收划分不合理,县乡财政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 | 第38页 |
·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,调节能力有限 | 第38-39页 |
·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不规范 | 第39-41页 |
第4章 实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| 第41-47页 |
·合理界定县乡财政事权,省市增加县乡民生项目投入 | 第41-42页 |
·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| 第41页 |
·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 | 第41页 |
·完善就业保障政策体系 | 第41-42页 |
·建立县乡最低财力保障机制,完善转移支付制度 | 第42-43页 |
·抓住中央建立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的有利时机,积极争取中央的支持 | 第42页 |
·完善省对县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 | 第42-43页 |
·理顺市对县、县对乡财政管理体制 | 第43页 |
·实施“三年一定、超收全留、短收自负”和“统收统支、收支两条线” | 第43页 |
·科学下达税收基数 | 第43页 |
·严格控制支出基数 | 第43页 |
·积极探索省管县财政体制和“乡财县管乡用”改革,实现财政管理“扁平化” | 第43-44页 |
·推进税制改革,构建完整的地方税体系 | 第44页 |
·以县为主开展农村公共事业投入整合,建立“自下而上”和“自上而下”相结合的农村公共事业投入决策机制 | 第44-45页 |
·坚持依法理财,加强公共财政法制化建设 | 第45-47页 |
·加强财政体系的立法工作,为县乡财政改革创建规范的制度环境 | 第45页 |
·强化财政监督,推动县乡阳光财政建设 | 第45页 |
·提高基层政府依法理财观念,增强县乡财政运行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| 第45-47页 |
第5章 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对策建议 | 第47-62页 |
·完善农业产业化的财政支持对策 | 第47-51页 |
·准确认识农业产业化的公益性与经营性,找准公共财政职能定位 | 第47-48页 |
·按照公共财政原则,明确财政支持环节 | 第48-50页 |
·针对不同对象环节,采取不同支持政策 | 第50-51页 |
·整合产业化资金,规范管理程序 | 第51页 |
·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及相应配套制度 | 第51-55页 |
·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 | 第51-52页 |
·完善我国农村土地制度 | 第52-54页 |
·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 | 第54-55页 |
·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筹资机制,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 | 第55-56页 |
·明确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的优先次序 | 第55页 |
·农村公共事业的融资创新 | 第55-56页 |
·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,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| 第56-58页 |
·变多部门分散管理为集中统筹管理,形成财政支农合力 | 第56-57页 |
·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,提高直接投入“三农”资金的比重 | 第57页 |
·加强对支农项目立项、审批、实施、评价等各环节的管理 | 第57页 |
·建立健全对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的监督机制 | 第57-58页 |
·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,提高保障层次 | 第58-62页 |
·逐步消除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差别 | 第58页 |
·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| 第58-60页 |
·构建多元化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| 第60-61页 |
·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保资金筹措机制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4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