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5页 |
1.1 甘草酸 | 第12-13页 |
1.1.1 甘草酸概述 | 第12页 |
1.1.2 甘草酸的药理作用 | 第12页 |
1.1.3 甘草酸的测定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1.4 甘草酸的应用价值 | 第13页 |
1.2 石墨烯 | 第13-19页 |
1.2.1 石墨烯概述 | 第13-14页 |
1.2.2 石墨烯的性质 | 第14-15页 |
1.2.3 石墨烯的制备 | 第15-17页 |
1.2.4 石墨烯的表征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2.5 石墨烯的应用前景 | 第18-19页 |
1.3 四氧化三铁 | 第19-21页 |
1.3.1 四氧化三铁简介 | 第19页 |
1.3.2 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 | 第19-20页 |
1.3.3 四氧化三铁的应用前景 | 第20-21页 |
1.4 化学修饰电极 | 第21-23页 |
1.4.1 化学修饰电极简介 | 第21页 |
1.4.2 修饰电极的制备 | 第21-22页 |
1.4.3 修饰电极的应用 | 第22-23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实验部分 | 第25-32页 |
2.1 实验药品及仪器 | 第25-26页 |
2.1.1 实验药品 | 第25页 |
2.1.2 实验仪器 | 第25-26页 |
2.1.3 主要试剂的配制 | 第26页 |
2.2 石墨烯及复合物的制备 | 第26-28页 |
2.2.1 氧化石墨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2.2.2 氧化石墨的预处理 | 第27页 |
2.2.3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| 第27页 |
2.2.4 石墨烯的制备 | 第27-28页 |
2.2.5 四氧化三铁的制备 | 第28页 |
2.2.6 石墨烯/四氧化三铁复合物的制备 | 第28页 |
2.3 电极的前处理及活化 | 第28-30页 |
2.3.1 电极的前处理 | 第28-29页 |
2.3.2 电极的活化与检测 | 第29页 |
2.3.3 修饰电极的制备 | 第29页 |
2.3.4 复合物及修饰电极的表征 | 第29-30页 |
2.4 甘草酸的测定条件优化及其含量测定 | 第30-32页 |
2.4.1 甘草酸标准溶液的配制 | 第30页 |
2.4.2 甘草酸电化学行为的研究 | 第30页 |
2.4.3 甘草酸测定过程中的条件优化 | 第30-31页 |
2.4.4 甘草酸含量的测定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结果讨论 | 第32-49页 |
3.1 氧化石墨制备过程中条件的优化 | 第32-33页 |
3.1.1 氧化石墨的制备 | 第32页 |
3.1.2 实验条件的优化 | 第32-33页 |
3.2 石墨烯制备过程中的条件优化及表征 | 第33-37页 |
3.2.1 石墨烯的 X-射线衍射表征及结果讨论 | 第33-34页 |
3.2.2 石墨烯的红外光谱表征及结果讨论 | 第34-35页 |
3.2.3 石墨烯的透射电镜表征 | 第35-37页 |
3.3 四氧化三铁制备过程中条件的讨论及表征 | 第37-39页 |
3.3.1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红外光谱表征 | 第37-38页 |
3.3.2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透射电镜表征 | 第38-39页 |
3.3.3 四氧化三铁纳米粒子的扫描电镜表征 | 第39页 |
3.4 四氧化三铁石墨烯复合物的表征及制备过程中条件的优化 | 第39-42页 |
3.4.1 复合物的表征 | 第39-41页 |
3.4.2 电极的扫描电镜表征 | 第41-42页 |
3.5 修饰电极的制备与表征 | 第42-44页 |
3.5.1 电极的活化 | 第42-43页 |
3.5.2 活化电极检测 | 第43-44页 |
3.6 甘草酸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含量测定中的影响因素 | 第44-49页 |
3.6.1 甘草酸的电化学行为 | 第44页 |
3.6.2 测定过程中体系 pH 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3.6.3 富集时间的影响 | 第45页 |
3.6.4 修饰剂用量与峰电流值的关系 | 第45-46页 |
3.6.5 扫描速度与电流峰值的关系 | 第46页 |
3.6.6 修饰电极的重现性 | 第46页 |
3.6.7 标准曲线的绘制 | 第46-48页 |
3.6.8 回收率的测定 | 第48-49页 |
结论 | 第49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论文发表情况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