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1.1 论文研究背景 | 第14-16页 |
1.2 关于 CSR 和 HCSR 的疲劳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3 疲劳破坏概述 | 第17-20页 |
1.3.1 疲劳破损机理 | 第17-18页 |
1.3.2 疲劳关键因素分析 | 第18-19页 |
1.3.3 船舶疲劳分析方法概述 | 第19-20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共同规范疲劳寿命计算方法对比分析 | 第22-34页 |
2.1 概述 | 第22页 |
2.2 应力范围对比 | 第22-27页 |
2.2.1 应力范围概率密度函数概述 | 第22-23页 |
2.2.2 不同概率水平下的应力、载荷关系 | 第23-24页 |
2.2.3 两规范中形状参数和超越概率水平对比 | 第24-27页 |
2.3 S-N 曲线对比 | 第27-29页 |
2.4 疲劳寿命和损伤 | 第29-32页 |
2.4.1 计算方法 | 第29-31页 |
2.4.2 两部规范对比 | 第31-3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共同规范疲劳动载荷对比分析 | 第34-47页 |
3.1 概述 | 第34页 |
3.2 等效设计波 | 第34-35页 |
3.3 疲劳动载荷 | 第35-41页 |
3.3.1 船体梁动载荷 | 第36-37页 |
3.3.2 局部动载荷 | 第37-40页 |
3.3.3 液舱参考点 | 第40-41页 |
3.4 实船计算 | 第41-46页 |
3.4.1 不同概率水平载荷转换 | 第42-43页 |
3.4.2 疲劳动载荷计算结果对比 | 第43-45页 |
3.4.3 装载工况吃水影响对比 | 第45-4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四章 共同规范精细网格有限元疲劳评估方法 | 第47-70页 |
4.1 概述 | 第47-49页 |
4.2 精细网格有限元分析 | 第49-51页 |
4.2.1 简述 | 第49页 |
4.2.2 评估位置 | 第49-51页 |
4.3 十字接头翼板热点应力 | 第51-58页 |
4.3.1 疲劳应力计算流程 | 第51-53页 |
4.3.2 疲劳插值方式 | 第53-55页 |
4.3.3 表面应力选取 | 第55-57页 |
4.3.4 平均应力修正 | 第57-58页 |
4.3.5 焊趾长度差异 | 第58页 |
4.4 十字接头腹板热点应力 | 第58-59页 |
4.5 实船计算 | 第59-69页 |
4.5.1 应力插值方式对翼板上热点疲劳影响 | 第62-66页 |
4.5.2 表面应力计算方法对翼板上热点疲劳影响 | 第66-67页 |
4.5.3 焊趾长度对翼板上热点疲劳影响 | 第67-68页 |
4.5.4 腹板上热点疲劳计算 | 第68-69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五章 疲劳筛选评估方法 | 第70-79页 |
5.1 概述 | 第70页 |
5.2 筛选评估 | 第70-72页 |
5.3 疲劳应力计算 | 第72-73页 |
5.4 实例计算 | 第73-78页 |
5.4.1 强框架肘板趾端疲劳评估 | 第74-76页 |
5.4.2 水平桁趾端疲劳评估 | 第76-7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9-81页 |
6.1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和结论 | 第79页 |
6.2 进一步工作展望 | 第79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4页 |
致谢 | 第84-8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