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4-17页 |
第一章 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基本理论 | 第17-25页 |
一、 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界定 | 第17-19页 |
(一) 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含义 | 第17-18页 |
(二) 医疗侵权的分类 | 第18-19页 |
1、医疗产品侵权 | 第18页 |
2、医疗技术侵权 | 第18页 |
3、医疗伦理侵权 | 第18-19页 |
二、 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性质 | 第19-20页 |
(一) 主要观点 | 第19-20页 |
1、公法责任说 | 第19页 |
2、民事责任说 | 第19页 |
3、经济法责任说 | 第19-20页 |
(二) 本文的选择 | 第20页 |
三、 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 | 第20-22页 |
(一) 补偿功能 | 第20-21页 |
(二) 惩罚功能 | 第21页 |
(三) 预防功能 | 第21页 |
(四) 激励功能 | 第21-22页 |
四、 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法律要素 | 第22-25页 |
(一) 侵权主体 | 第22页 |
(二) 侵权客体 | 第22-23页 |
1、生命健康权的侵害 | 第22-23页 |
2、对人格权的侵害 | 第23页 |
3、对精神利益的损害 | 第23页 |
4、对财产权的的损害 | 第23页 |
(三) 医患双方争议的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我国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然性 | 第25-29页 |
一、 《民法通则》损害赔偿性质的不透明性 | 第25-26页 |
二、 《侵权责任法》损害赔偿规定的狭隘性 | 第26-29页 |
(一) 医疗产品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 | 第26-27页 |
(二) 医疗技术伦理侵权适用补偿性赔偿制度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我国医疗侵权扩大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必然性 | 第29-33页 |
一、 我国医疗侵权补偿性赔偿制度的不足 | 第29-30页 |
(一) 难以真正实现等额赔偿的目的 | 第29页 |
(二) 威慑力不足以预防侵权行为 | 第29-30页 |
(三) 很难适应医疗环境发展的变化 | 第30页 |
二、 我国医疗侵权扩大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优势 | 第30-33页 |
(一) 消弭患者受到的损害 | 第30-31页 |
(二) 预防医疗侵权 | 第31页 |
(三) 提高患者诉讼积极性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我国医疗侵权扩大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可然性 | 第33-38页 |
一、 我国医疗侵权扩大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理论可然性 | 第33-36页 |
(一) 我国具有惩罚性赔偿的历史传统与社会观念 | 第33-34页 |
(二) 《民法通则》中赔偿制度的惩罚性因素 | 第34页 |
(三) 医疗侵权与《消法》中欺诈行为具有同质性 | 第34-35页 |
(四) 医疗侵权后果与《食安法》中危害生命健康权具有同质性 | 第35-36页 |
二、我国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适用实践 | 第36-38页 |
(一) 国内部分省市医疗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实践 | 第36页 |
1、浙江省发布将医疗关系纳入《消法》的地方法规 | 第36页 |
2、四川泸州市中院发布医疗纠纷适用《消法》的意见 | 第36页 |
(二) 国内部分省市医疗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启示 | 第36-38页 |
第五章 我国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应然性 | 第38-45页 |
一、 适用“补偿性为主、惩罚性为辅”的指导原则 | 第38页 |
二、 我国医疗侵权扩大惩罚性赔偿制度的构成要件 | 第38-41页 |
(一) 主观要件 | 第38-40页 |
1、故意或恶意行为 | 第38-39页 |
2、严重不负责的行为 | 第39页 |
3、重大过失 | 第39-40页 |
(二) 造成客观损害后果要件 | 第40页 |
(三) 侵权行为与侵权损害事实的因果关系要件 | 第40-41页 |
三、 我国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赔偿额的确定 | 第41-42页 |
(一) 损失额的确定 | 第41页 |
(二) 惩罚性赔偿额的确定原则 | 第41-42页 |
四、 我国医疗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的配套措施 | 第42-45页 |
(一)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 | 第42-43页 |
(二) 设置第三方专门调解机构 | 第43-45页 |
结语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