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5页 |
1.3 研究方法与论文框架 | 第15-16页 |
1.3.1 研究方法 | 第15-16页 |
1.3.2 论文框架 | 第16页 |
1.4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| 第16-19页 |
1.4.1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1.4.2 创新点 | 第17-19页 |
2 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9-23页 |
2.1 纳税筹划的基本内涵 | 第19页 |
2.2 纳税筹划的原则 | 第19-20页 |
2.2.1 合法性原则 | 第19页 |
2.2.2 前瞻性原则 | 第19页 |
2.2.3 目的性原则 | 第19-20页 |
2.2.4 风险性原则 | 第20页 |
2.3 纳税筹划的目标 | 第20-21页 |
2.3.1 减轻税务负担 | 第20页 |
2.3.2 延迟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| 第20页 |
2.3.3 实现涉税零风险 | 第20-21页 |
2.3.4 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| 第21页 |
2.3.5 维护主体合法权益 | 第21页 |
2.4 纳税筹划的相关理论 | 第21-23页 |
2.4.1 契约理论 | 第21页 |
2.4.2 博弈理论 | 第21-23页 |
3 “营改增”对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的影响 | 第23-28页 |
3.1 房地产业的税负结构 | 第23-24页 |
3.2 “营改增”对房地产业税负影响的机理研究 | 第24-27页 |
3.2.1 房地产业“营改增”税负测算模型 | 第24-25页 |
3.2.2 房地产业“营改增”税负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5-27页 |
3.3 营改增后房地产企业调整纳税筹划的意义 | 第27-28页 |
4 ZY房地产公司营改增后纳税筹划研究 | 第28-46页 |
4.1 ZY房地产公司概况 | 第28-30页 |
4.1.1 ZY房地产公司的组织架构 | 第28-29页 |
4.1.2 ZY房地产公司财务人员的相关情况 | 第29-30页 |
4.2 ZY房地产公司的涉税情况分析 | 第30页 |
4.3 ZY房地产公司纳税筹划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1页 |
4.3.1 缺乏专业的纳税筹划团队 | 第30-31页 |
4.3.2 缺乏对政策变化的重视和敏感 | 第31页 |
4.3.3 缺乏科学性和有序性 | 第31页 |
4.4 营改增后ZY房地产公司增值税纳税筹划分析 | 第31-39页 |
4.4.1 房地产企业过渡时期的纳税筹划 | 第32-33页 |
4.4.2 规划准备阶段 | 第33-34页 |
4.4.3 开发建设阶段 | 第34-37页 |
4.4.4 经营销售阶段 | 第37页 |
4.4.5 日常管理阶段 | 第37-39页 |
4.5 ZY房地产公司“金色年华”项目的纳税筹划案例分析 | 第39-44页 |
4.5.1 项目背景介绍 | 第39-40页 |
4.5.2 “营改增”对“金色年华”项目的税负影响 | 第40-42页 |
4.5.3 “金色年华”项目的纳税筹划 | 第42-44页 |
4.6 ZY房地产公司纳税筹划方面的保障措施 | 第44-46页 |
4.6.1 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 | 第44页 |
4.6.2 健全财务核算体系 | 第44-45页 |
4.6.3 注意优化资金管理 | 第45页 |
4.6.4 处理好纳税筹划成本和收益的关系 | 第45页 |
4.6.5 选择合理的运营模式 | 第45-46页 |
5 结论 | 第46-47页 |
5.1 研究的结论 | 第46页 |
5.2 研究的不足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