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1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9-10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1页 |
1.3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| 第11-13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集群视角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竞争力相关理论概述 | 第14-25页 |
2.1 产业集群的内涵及形成机理 | 第14-16页 |
2.1.1 产业集群的内涵 | 第14-15页 |
2.1.2 产业集群形成机理 | 第15页 |
2.1.3 产业集群的特点 | 第15-16页 |
2.2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内涵 | 第16-18页 |
2.2.1 金融中心的定义 | 第16页 |
2.2.2 金融中心的分类 | 第16-17页 |
2.2.3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界定 | 第17-18页 |
2.2.4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竞争力理论 | 第18页 |
2.3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0页 |
2.3.1 金融发展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3.2 金融集聚理论 | 第19页 |
2.3.3 规模经济理论 | 第19-20页 |
2.3.4 金融地理学理论 | 第20页 |
2.4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功能和作用 | 第20-22页 |
2.4.1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功能 | 第20-21页 |
2.4.2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作用 | 第21-22页 |
2.5 产业集群与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关系 | 第22-23页 |
2.6 小结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浙江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现状分析 | 第25-29页 |
3.1 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发展历程 | 第25页 |
3.2 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发展现状 | 第25-27页 |
3.2.1 金融机构大量聚集 | 第25-26页 |
3.2.2 中小企业贷款平稳增长 | 第26-27页 |
3.2.3 产品和服务不断创新 | 第27页 |
3.3 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发展存在的问题 | 第27-28页 |
3.3.1 金融资源分布不平衡 | 第27-28页 |
3.3.2 风险防控压力大 | 第28页 |
3.4 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4章 集群视角下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竞争力实证分析 | 第29-49页 |
4.1 集群视角下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29-36页 |
4.1.1 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| 第29-30页 |
4.1.2 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和说明 | 第30-32页 |
4.1.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| 第32-34页 |
4.1.4 评价方法的选择 | 第34-36页 |
4.2 集群视角下浙江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竞争力主成分分析 | 第36-43页 |
4.2.1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| 第36-37页 |
4.2.2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分析 | 第37-41页 |
4.2.3 集群视角下浙江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竞争力汇总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3 杭、甬、温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竞争力比较分析 | 第43-47页 |
4.3.1 杭、甬、温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的整体情况 | 第43-44页 |
4.3.2 基于金融创新下的比较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3.3 基于风险防控下的比较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3.4 基于中小企业服务平台比较分析 | 第47页 |
4.4 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提升浙江省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中心竞争力的对策 | 第49-53页 |
5.1 为产业集群提供优质服务,发展产业链金融 | 第49-50页 |
5.2 打造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平台,加快地方金融机构发展 | 第50页 |
5.3 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,构筑多元化金融服务体系 | 第50-51页 |
5.4 加强信用体系建设,完善金融监管 | 第51-52页 |
5.5 推进特色金融改革,培育专业金融中心 | 第52-53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3-55页 |
6.1 研究结论 | 第53-54页 |
6.2 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