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7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-17页 |
1.4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1.5 创新之处 | 第18-20页 |
第2章 中国共产党对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| 第20-26页 |
2.1 毛泽东时期对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思考 | 第20-21页 |
2.2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探索 | 第21-23页 |
2.3 新时代党对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创新 | 第23-26页 |
第3章 新时代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性 | 第26-34页 |
3.1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新时代发展的需要 | 第26-28页 |
3.1.1 营造安全的国际环境 | 第26-27页 |
3.1.2 构建稳定的国内环境 | 第27-28页 |
3.2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 | 第28-30页 |
3.2.1 巩固社会主义经济 | 第28-29页 |
3.2.2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| 第29页 |
3.2.3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| 第29-30页 |
3.3 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需要 | 第30-34页 |
3.3.1 承担党的历史使命 | 第31页 |
3.3.2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| 第31-32页 |
3.3.3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| 第32-34页 |
第4章 新时代党加强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挑战 | 第34-43页 |
4.1 全球化的挑战 | 第34-36页 |
4.1.1 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 | 第34-35页 |
4.1.2 多元社会思潮的冲击 | 第35-36页 |
4.2 社会转型期的挑战 | 第36-39页 |
4.2.1 市场经济弊端的凸显 | 第36-37页 |
4.2.2 党员干部队伍素质的弱化 | 第37-38页 |
4.2.3 社会主义认同感的降低 | 第38-39页 |
4.3 互联网时代的挑战 | 第39-43页 |
4.3.1 网络信息泛滥 | 第39-40页 |
4.3.2 宣传方式落后 | 第40-41页 |
4.3.3 网络负面效应 | 第41-42页 |
4.3.4 网络不确定性 | 第42-43页 |
第5章 新时代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导权建设的对策建议 | 第43-59页 |
5.1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| 第43-45页 |
5.1.1 推动主流意识形态与时俱进 | 第43-44页 |
5.1.2 科学理性对待多元社会思潮 | 第44-45页 |
5.2 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 | 第45-53页 |
5.2.1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| 第45-47页 |
5.2.2 完善民主政治建设 | 第47-48页 |
5.2.3 完善工作机构职能 | 第48-49页 |
5.2.4 落实走出去发展战略 | 第49-51页 |
5.2.5 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构 | 第51-53页 |
5.3 创新手段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| 第53-59页 |
5.3.1 加强网络阵地建设 | 第53-54页 |
5.3.2 创新网络宣传方式 | 第54-56页 |
5.3.3 把握网络舆论导向 | 第56-57页 |
5.3.4 塑造健康网络文化 | 第57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