毫米波辐射计天线及射频滤波器研究
摘要 | 第2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9-20页 |
1.1 课题研究意义及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1 课题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1.2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8页 |
1.2.1 毫米波辐射计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2.2 毫米波辐射计天线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1.2.3 毫米波辐射计滤波器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 论文的研究目的 | 第18页 |
1.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| 第18-20页 |
2 毫米波辐射计的研究 | 第20-30页 |
2.1 毫米波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2.2 毫米波辐射计的主要技术指标 | 第21-22页 |
2.3 地面物体的微波热辐射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4 大气辐射理论 | 第23-25页 |
2.5 天线对亳米波辐射测量影响的分析 | 第25-26页 |
2.6 毫米波辐射计的工作原理 | 第26-29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3 喇叭天线的设计 | 第30-43页 |
3.1 喇叭天线的理论分析 | 第30-33页 |
3.1.1 喇叭天线的结构 | 第30-31页 |
3.1.2 喇叭天线的口径场 | 第31页 |
3.1.3 喇叭天线的辐射场 | 第31-32页 |
3.1.4 喇叭天线的增益 | 第32-33页 |
3.1.5 最佳角锥喇叭 | 第33页 |
3.1.6 最佳角锥喇叭远场E面和H面的主瓣宽度 | 第33页 |
3.2 天线的主要参数 | 第33-37页 |
3.2.1 辐射方向图立体角 | 第34-35页 |
3.2.2 副瓣电平 | 第35页 |
3.2.3 波束宽度 | 第35页 |
3.2.4 方向性系数 | 第35-36页 |
3.2.5 有效面积 | 第36页 |
3.2.6 增益 | 第36页 |
3.2.7 极化 | 第36-37页 |
3.2.8 带宽 | 第37页 |
3.2.9 天线的电压驻波比 | 第37页 |
3.3 喇叭天线的设计指标 | 第37-38页 |
3.4 喇叭天线的设计步骤 | 第38-39页 |
3.5 喇叭天线的性能仿真与分析 | 第39-42页 |
3.5.1 喇叭天线的模型 | 第39-40页 |
3.5.2 喇叭天线的3D方向图 | 第40页 |
3.5.3 喇叭天线的回波损耗特性 | 第40-41页 |
3.5.4 喇叭天线的归一化方向图 | 第41-42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4 微带天线的设计 | 第43-53页 |
4.1 微带天线的理论分析 | 第43-46页 |
4.1.1 微带天线的结构 | 第43页 |
4.1.2 微带天线的辐射机理 | 第43-44页 |
4.1.3 微带天线的分析方法 | 第44页 |
4.1.4 微带天线的微带线结构分析 | 第44-45页 |
4.1.5 微带天线的馈电方法 | 第45页 |
4.1.6 微带天线波的极化 | 第45-46页 |
4.2 微带天线的设计指标 | 第46页 |
4.3 微带天线的设计步骤 | 第46-48页 |
4.4 微带天线的仿真性能与分析 | 第48-52页 |
4.4.1 微带天线的模型 | 第48-49页 |
4.4.2 微带天线的激励类型 | 第49页 |
4.4.3 微带天线的迭代收敛情况 | 第49-50页 |
4.4.4 微带天线的回波损耗特性仿真与分析 | 第50页 |
4.4.5 微带天线的电压驻波比仿真与分析 | 第50-51页 |
4.4.6 微带天线的方向图仿真与分析 | 第51页 |
4.4.7 微带天线的增益仿真与分析 | 第51-5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5 喇叭天线的制作和测量 | 第53-60页 |
5.1 喇叭天线的制作 | 第53页 |
5.2 喇叭天线回波损耗特性的测量 | 第53-55页 |
5.3 喇叭天线辐射参数的测量 | 第55-59页 |
5.3.1 天线远场测试系统及软硬件介绍 | 第55-56页 |
5.3.2 喇叭天线增益的测量 | 第56-57页 |
5.3.3 喇叭天线方向图和波束宽度的测量 | 第57-59页 |
5.4 喇叭天线的测量结果分析 | 第59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6 射频滤波器的设计 | 第60-79页 |
6.1 射频滤波器的理论知识 | 第60-63页 |
6.1.1 射频滤波器的主要参数 | 第60-61页 |
6.1.2 微带传输线结构 | 第61-62页 |
6.1.3 二端口网络理论 | 第62-63页 |
6.2 带通滤波器的设计原理 | 第63-70页 |
6.2.1 低通原型滤波电路分析 | 第63-67页 |
6.2.2 集总元件耦合谐振带通滤波器的基本原理 | 第67-69页 |
6.2.3 耦合谐振器的微带实现 | 第69-70页 |
6.2.4 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 | 第70页 |
6.3 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| 第70-78页 |
6.3.1 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设计流程 | 第71页 |
6.3.2 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结构 | 第71-73页 |
6.3.3 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设计指标 | 第73页 |
6.3.4 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各参数理论计算 | 第73-74页 |
6.3.5 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仿真原理图 | 第74-77页 |
6.3.6 平行耦合带通滤波器版图结构 | 第77-78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78-79页 |
7 结论 | 第79-81页 |
7.1 总结 | 第79-80页 |
7.2 展望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6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6-87页 |
致谢 | 第87-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