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| 第14-16页 |
1.2.1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1.2.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| 第15-16页 |
1.3 研究目标及研究内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试验方案与技术路线 | 第17-28页 |
2.1 试验区概况 | 第17-18页 |
2.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8-20页 |
2.3 试验设计 | 第20-21页 |
2.3.1 试验设计 | 第20-21页 |
2.3.2 温室管理与农艺措施 | 第21页 |
2.4 供试土样 | 第21-22页 |
2.4.1 土壤水吸力的测定 | 第22页 |
2.5 试验装置 | 第22-24页 |
2.5.1 供试微润管 | 第22-23页 |
2.5.2 微润管在土壤中的入渗试验装置 | 第23页 |
2.5.3 微润管在作物种植过程的试验装置 | 第23-24页 |
2.6 测定项目与方法 | 第24-27页 |
2.6.1 温室小气候测定 | 第24页 |
2.6.2 土壤含水量和灌水量的测定 | 第24-25页 |
2.6.3 作物生长指标测定 | 第25页 |
2.6.4 作物生理指标测定 | 第25-26页 |
2.6.5 气孔的测定 | 第26页 |
2.6.6 根系测定 | 第26页 |
2.6.7 作物产量测定 | 第26-27页 |
2.7 数据处理方法 | 第27-28页 |
第3章 微润管不同埋深的土壤水分入渗特性 | 第28-37页 |
3.1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入渗量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2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湿润锋运移的影响 | 第29-32页 |
3.3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湿润体各方向上土壤含水量的影响 | 第32-35页 |
3.4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灌水均匀系数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4章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的影响 | 第37-49页 |
4.1 温室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| 第37-38页 |
4.1.1 全生育期内温室小气候的变化规律 | 第37页 |
4.1.2 典型天气的温室小气候日变化规律 | 第37-38页 |
4.2 微润管不同埋深的土壤含水量动态变化 | 第38-39页 |
4.3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冠层温度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4.4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生长指标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4.1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叶片数的影响 | 第40页 |
4.4.2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叶面积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5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生理指标的影响 | 第41-44页 |
4.5.1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叶绿素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5.2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光合速率、蒸腾速率、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5.3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叶片气孔结构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6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根系影响 | 第44-46页 |
4.7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油白菜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5章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的影响 | 第49-60页 |
5.1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生长指标的影响 | 第49-53页 |
5.1.1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株高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5.1.2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茎粗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5.1.3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叶面积的影响 | 第51-53页 |
5.2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生理指标的影响 | 第53-56页 |
5.2.1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叶绿素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5.2.2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光合速率、蒸腾速率、胞间CO_2浓度和气孔导度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5.2.3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气孔结构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5.3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根系的影响 | 第56-58页 |
5.4 微润管不同埋深对青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| 第5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第6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| 第60-67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60-65页 |
6.2 本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65页 |
6.3 本论文研究展望 | 第65-67页 |
致谢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3页 |
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| 第73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