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--商业银行(专业银行)论文

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研究--基于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8-13页
    1.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2页
    1.4 研究特色及创新第12页
    1.5 论文结构第12-13页
第2章 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及度量方法理论概述第13-29页
    2.1 信用风险概述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信用风险的定义及特征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信用风险的成因第15-16页
    2.2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简介第1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及比较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及比较第21-29页
第3章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分析第29-42页
    3.1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现状第29-33页
    3.2 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分析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我国商业银行常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使用的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缺陷第36-37页
    3.3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选择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三种传统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适用性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四种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适用性分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选择 KMV 模型的具体原因第39-42页
第4章 基于 KMV 模型的上市公司信用风险实证研究第42-57页
    4.1 研究假设与样本选取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研究假设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样本选取第42-43页
    4.2 参数设定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股权市场价值的确定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股权价值波动率的确定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债务面值、无风险利率、预期资产增长率及债务期限的设定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违约点的确定第45页
    4.3 实证过程第45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公司资产市场价值及资产价值波动率的计算第45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违约点和违约距离的计算第52-55页
    4.4 实证结果分析和小结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实证结果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实证小结第56-57页
第5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57-59页
    5.1 结论第57页
    5.2 政策建议第57-58页
    5.3 论文的不足第58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高维均值及协方差矩阵自启动统计过程控制图
下一篇:优化鹤岗市国税系统纳税服务对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