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生物科学论文--分子生物学论文--基因工程(遗传工程)论文

对叶榕传粉榕小蜂转录因子的注释与表达

符号说明第4-5页
项目资助第5-8页
中文摘要第8-9页
Abstract第9页
1 前言第10-23页
    1.1 榕树与榕小蜂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榕树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.1 榕果结构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.2 榕小孔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1.3 榕果的发育时期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榕小蜂第11-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1 雌雄传粉榕小蜂的形态特征差异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2 雌雄传粉榕小蜂的生活环境差异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3 榕树与榕小蜂的协同进化第13-14页
    1.2 转录因子简介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转录因子分类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转录因子的结构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1 DNA结构域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2.2 效应结构域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转录因子预测方法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1 转录因子预测方法简介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.3.2 基于DBD数据库预测转录因子第15-17页
    1.3 转录组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转录组学简介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转录组研究进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RNA-Seq原理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RNA-Seq的应用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.1 编码基因表达谱研究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.2 非编码基因表达谱研究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4.3 疾病的应用研究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5 榕小蜂的转录组数据第21页
    1.4 立题思路第21-23页
2 方法简介第23-25页
    2.1 转录因子预测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通用转录因子预测方法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特异性转录因子预测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2.2 进化分析和聚类分析第24页
    2.3 基因组数据和转录组数据第24页
    2.4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第24页
    2.5 发育阶段第24-25页
3 结果与分析第25-40页
    3.1 膜翅目3个物种间DNA结构域的数目比较第25-26页
    3.2 DNA结构域的进化分析第26-29页
    3.3 传粉榕小蜂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第29-30页
    3.4 榕小蜂中的转录因子表达情况第30-31页
    3.5 转录因子的表达量与基因的表达量比较第31-32页
    3.6 从结构域角度分析转录因子的表达模式第32-33页
    3.7 具有homeobox和forkhead结构域的转录因子是低表达的第33-34页
    3.8 转录因子在不同时期的差异表达情况第34-35页
    3.9 组间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和阶段特异性表达的转录因子第35-37页
    3.10 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与差异表达的基因之间的联系第37-40页
4 讨论第40-42页
    4.1 膜翅目的转录因子DNA结构域之间的差异比较第40页
    4.2 传粉榕小蜂的功能比较第40页
    4.3 从结构域角度分析差异表达第40-41页
    4.4 低表达的转录因子结构域第41页
    4.5 不同时期的差异表达情况第41-42页
5 结论第42-43页
参考文献第43-50页
附录第50-56页
致谢第56-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鸽蛋LDL对冷休克和冻融猪精子的HSP70蛋白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
下一篇:SerpinB6b在小鼠围着床期子宫中的表达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