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1页 |
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9-11页 |
一、选题背景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| 第11-18页 |
一、整体性治理研究动态 | 第11-15页 |
二、旅游治理研究动态 | 第15-18页 |
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| 第18-21页 |
一、研究方法 | 第18-19页 |
二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阐释 | 第21-35页 |
第一节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21-25页 |
一、治理 | 第21-22页 |
二、旅游治理 | 第22-24页 |
三、整体性治理 | 第24-25页 |
第二节 整体性治理理论阐释 | 第25-32页 |
一、产生背景及理论渊源 | 第25-29页 |
二、理论内涵 | 第29-32页 |
第三节 整体性治理理论与丽江市旅游治理的契合性分析 | 第32-35页 |
一、治理理念的契合性 | 第32-33页 |
二、问题指向的契合性 | 第33页 |
三、治理手段的契合性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丽江市旅游治理现状分析 | 第35-51页 |
第一节 丽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| 第35-41页 |
一、丽江市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| 第35-38页 |
二、丽江市旅游业发展现状 | 第38-41页 |
第二节 丽江市旅游治理的现状 | 第41-49页 |
一、政府主导,属地管理与部门联动相结合 | 第41-43页 |
二、行业协会、旅游企业参与旅游治理 | 第43-45页 |
三、治理范围逐步扩展 | 第45-47页 |
四、治理手段与途径呈现创新趋势 | 第47-49页 |
第三节 丽江市旅游治理的成效 | 第49-51页 |
一、市场秩序逐步规范 | 第49页 |
二、旅游服务不断优化 | 第49页 |
三、融合发展日趋加强 | 第49-50页 |
四、共建共治共享初见成果 | 第50-51页 |
第四章 丽江市旅游治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| 第51-64页 |
第一节 丽江市旅游治理存在的问题 | 第51-58页 |
一、治理主体参与不足 | 第51-54页 |
二、治理范围覆盖面狭窄 | 第54-55页 |
三、整体协调和联动机制不完善 | 第55-56页 |
四、治理手段支持乏力 | 第56-57页 |
五、信息技术应用滞后 | 第57-58页 |
第二节 丽江市旅游治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58-64页 |
一、观念转变不充分 | 第58-60页 |
二、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处理困难 | 第60-61页 |
三、部门统筹难度大 | 第61-62页 |
四、法制保障不完善 | 第62页 |
五、公民社会发展不足 | 第62-64页 |
第五章 丽江市旅游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 | 第64-75页 |
第一节 丽江市现阶段旅游治理模式评析 | 第64-66页 |
一、治理目标 | 第64页 |
二、治理主体 | 第64-65页 |
三、治理客体 | 第65页 |
四、治理手段 | 第65页 |
五、治理机制 | 第65-66页 |
第二节 国内外旅游治理模式比较与借鉴 | 第66-71页 |
一、国内外主要旅游治理模式比较 | 第66-70页 |
二、对丽江市旅游治理的启示与借鉴 | 第70-71页 |
第三节 丽江市旅游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构建 | 第71-75页 |
一、丽江市旅游整体性治理模式的提出 | 第71-72页 |
二、丽江市旅游整体性治理模式的内涵 | 第72-75页 |
第六章 丽江市旅游整体性治理模式的实现策略 | 第75-87页 |
第一节 创新治理理念,引导旅游可持续发展 | 第75-77页 |
一、以公民需求为导向,坚持治理公共性 | 第75-76页 |
二、坚持保护为先,促进循环发展 | 第76-77页 |
三、增强协作理念,实现共同治理格局 | 第77页 |
第二节 健全法制保障,实现协调联动 | 第77-80页 |
一、完善政策法规 | 第77-78页 |
二、健全协调联动机制 | 第78-79页 |
三、创新监督机制 | 第79-80页 |
第三节 促进公私整合,推动多主体协同治理 | 第80-84页 |
一、强化政府职能,构建良好环境 | 第80-81页 |
二、推进政企分开,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| 第81页 |
三、大力发展非营利组织 | 第81-82页 |
四、完善社区治理,提高参与水平 | 第82-83页 |
五、提升公众参与,实现社会协同治旅 | 第83-84页 |
第四节 整合信息资源,丰富治理手段 | 第84-87页 |
一、构建电子政府 | 第84页 |
二、发展智慧旅游 | 第84-85页 |
三、引入多种治理工具 | 第85-87页 |
结论和展望 | 第87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3页 |
附录 | 第93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96-9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