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1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9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0-14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0-1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1-12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12-14页 |
2 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| 第14-36页 |
2.1 装备制造业 | 第14-16页 |
2.1.1 装备制造业的概念及分类 | 第14-15页 |
2.1.2 装备制造业的特征 | 第15-16页 |
2.2 创新生态系统 | 第16-24页 |
2.1.1 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 | 第17-20页 |
2.1.2 创新生态系统的特征 | 第20-21页 |
2.1.3 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 | 第21-22页 |
2.1.4 创新生态系统的相关研究 | 第22-24页 |
2.3 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| 第24-30页 |
2.3.1 生态系统健康的起源及内涵 | 第24-28页 |
2.3.2 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研究 | 第28-30页 |
2.4 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 | 第30-34页 |
2.4.1 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方法与指标 | 第30-32页 |
2.4.2 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相关研究 | 第32-34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3 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及其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6-48页 |
3.1 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| 第36-38页 |
3.2 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及结构模型 | 第38-43页 |
3.2.1 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要素分析 | 第38-40页 |
3.2.2 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型构建 | 第40-43页 |
3.3 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| 第43-46页 |
3.3.1 内部影响因素 | 第43-45页 |
3.3.2 外部影响因素 | 第45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4 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及模型的构建研究 | 第48-66页 |
4.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48-49页 |
4.2 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| 第49-58页 |
4.2.1 评估指标的选取 | 第49-52页 |
4.2.2 指标含义及计算方式 | 第52-58页 |
4.3 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模型构建 | 第58-64页 |
4.3.1 数据的获取 | 第58页 |
4.3.2 数据标准化处理 | 第58页 |
4.3.3 评估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8-60页 |
4.3.4 系统健康评估模型的构建 | 第60-63页 |
4.3.5 评估标准的确定 | 第63-6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4-66页 |
5 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的应用研究——以陕西省为例 | 第66-90页 |
5.1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概况 | 第66-73页 |
5.1.1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发展历程及其创新特征分析 | 第66-69页 |
5.1.2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| 第69-73页 |
5.2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纵向评估 | 第73-79页 |
5.2.1 确定评估指标权重 | 第73-76页 |
5.2.2 计算陕西装备制造业的健康度 | 第76-77页 |
5.2.3 计算陕西装备制造业障碍因子的障碍度 | 第77-79页 |
5.3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横向评估 | 第79-81页 |
5.4 陕西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结果分析 | 第81-88页 |
5.4.1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纵向评估结果分析 | 第81-85页 |
5.4.2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横向评估结果分析 | 第85-88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88-90页 |
6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提升策略分析 | 第90-96页 |
6.1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目标 | 第90-91页 |
6.2 陕西省装备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提升策略 | 第91-94页 |
6.2.1 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,提升企业创新活力 | 第91-92页 |
6.2.2 提高系统主体结构合理性,提升系统主体综合能力 | 第92-93页 |
6.2.3 加强系统硬环境建设,提升科研基础设施环境水平 | 第93页 |
6.2.4 完善系统自然功能健康,发展绿色、循环装备制造 | 第93-94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94-96页 |
7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96-100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96-97页 |
7.2 本文的创新点 | 第97页 |
7.3 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97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2-10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