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土地层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上限分析
| 摘要 | 第3-4页 |
| ABSTRACT | 第4-5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| 第8页 |
| 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8-14页 |
| 1.2.1 现场观测与模型试验 | 第9-10页 |
| 1.2.2 理论分析 | 第10-14页 |
| 1.2.3 数值方法 | 第14页 |
| 1.3 主要研究内容以及技术路线 | 第14-17页 |
| 2 极限分析理论 | 第17-31页 |
| 2.1 引言 | 第17页 |
| 2.2 极限分析法的基本假设与理论 | 第17-21页 |
| 2.2.1 理想弹塑性假设 | 第17-18页 |
| 2.2.2 小变形假设 | 第18页 |
| 2.2.3 屈服准则 | 第18-19页 |
| 2.2.4 流动法则 | 第19-21页 |
| 2.3 极限分析法中的基本概念 | 第21-25页 |
| 2.3.1 静力容许的应力场 | 第21页 |
| 2.3.2 机动容许的速度场 | 第21-22页 |
| 2.3.3 速度间断面 | 第22页 |
| 2.3.4 虚功率方程 | 第22-23页 |
| 2.3.5 有间断面时的虚功率方程 | 第23-25页 |
| 2.4 极限分析法的上、下限定理 | 第25-30页 |
| 2.4.1 下限定理 | 第25-26页 |
| 2.4.2 上限定理 | 第26页 |
| 2.4.3 上、下限定理的推论 | 第26-27页 |
| 2.4.4 能量耗散率的计算 | 第27-29页 |
| 2.4.5 上限定理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| 第29-30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| 3 土的结构性与结构性参数 | 第31-37页 |
| 3.1 引言 | 第31-32页 |
| 3.2 综合结构势思想与构度参数 | 第32-34页 |
| 3.2.1 综合结构势思想 | 第33页 |
| 3.2.2 构度参数 | 第33-34页 |
| 3.3 构度参数与强度参数之间的关系 | 第34-36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4 滑动机构与上限解推导 | 第37-57页 |
| 4.1 引言 | 第37页 |
| 4.2 浅埋隧道围岩压力的上限分析 | 第37-49页 |
| 4.2.1 滑动机构1 | 第38-40页 |
| 4.2.2 滑动机构2 | 第40-44页 |
| 4.2.3 滑动机构3 | 第44-48页 |
| 4.2.4 约束条件 | 第48-49页 |
| 4.3 最优化算法 | 第49-55页 |
| 4.3.1 基本理论 | 第49-50页 |
| 4.3.2 优化算法概述 | 第50-52页 |
| 4.3.3 遗传算法 | 第52-55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7页 |
| 5 影响支护力的参数分析 | 第57-72页 |
| 5.1 引言 | 第57页 |
| 5.2 参数分析 | 第57-65页 |
| 5.2.1 结构性参数对围岩压力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| 5.2.2 隧道埋深对围岩压力的影响 | 第59-62页 |
| 5.2.3 隧道跨度对围岩压力的影响 | 第62-64页 |
| 5.2.4 上覆荷载对围岩压力的影响 | 第64-65页 |
| 5.3 对比分析 | 第65-71页 |
| 5.3.1 极限平衡解 | 第65-70页 |
| 5.3.2 围岩压力的实测对照 | 第70-71页 |
| 5.4 本章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6 结论与展望 | 第72-75页 |
| 6.1 结论 | 第72-73页 |
| 6.2 展望 | 第73-75页 |
| 致谢 | 第75-76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6-82页 |
| 附录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