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第三人与有过失规则的构建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引言 | 第9-10页 |
1 第三人与有过失规则的法理基础与立法实践 | 第10-18页 |
1.1 第三人与有过失的界定 | 第10-11页 |
1.2 第三人与有过失的法理基础 | 第11-12页 |
1.2.1 公平价值 | 第11-12页 |
1.2.2 替代责任 | 第12页 |
1.3 第三人与有过失的立法实践 | 第12-18页 |
1.3.1 域外第三人与有过失的立法实践 | 第13-16页 |
1.3.2 我国关于第三人与有过失规则的立法实践 | 第16-18页 |
2 第三人与有过失规则的适用范围 | 第18-26页 |
2.1 合同责任领域的适用 | 第18-21页 |
2.1.1 在违约责任中的适用 | 第18-19页 |
2.1.2 在缔约过失责任中的适用 | 第19-21页 |
2.2 侵权责任领域的适用 | 第21-26页 |
2.2.1 在特殊侵权责任中的适用问题 | 第21-23页 |
2.2.2 在人身损害赔偿领域中的适用问题 | 第23-24页 |
2.2.3 在精神损害赔偿领域中的适用问题 | 第24-26页 |
3 第三人与有过失的构成与类型 | 第26-35页 |
3.1 第三人与有过失的构成要件 | 第26-31页 |
3.1.1 主体要件 | 第26-28页 |
3.1.2 主观要件 | 第28页 |
3.1.3 客观要件 | 第28-31页 |
3.2 第三人与有过失的类型表现 | 第31-35页 |
3.2.1 法定代理人与有过失 | 第31-32页 |
3.2.2 使用人与有过失 | 第32-33页 |
3.2.3 直接受害人与有过失 | 第33-35页 |
4 第三人与有过失的法律效果 | 第35-42页 |
4.1 关于过失相抵的学说争议及法律剖析 | 第35-37页 |
4.1.1 关于过失相抵的学说争议 | 第35-36页 |
4.1.2 关于过失相抵学说的法律剖析 | 第36-37页 |
4.2 过失相抵责任承担的具体认定 | 第37-41页 |
4.2.1 过错程度的判断与相抵 | 第38-39页 |
4.2.2 原因力的判断与相抵 | 第39-40页 |
4.2.3 其他衡平方法 | 第40-41页 |
4.3 对第三人的追偿 | 第41-42页 |
5 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在学研究成果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