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

潮汐流人工湿地处理高污染河水功效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潮汐流人工湿地的研究概况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人工湿地系统的发展概况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的研究进展第14-18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9-20页
第2章 研究综述第20-36页
    2.1 湿地的定义第20-21页
    2.2 人工湿地分类第21-23页
    2.3 潮汐流人工湿地的组成及功能第23-25页
    2.4 潮汐流人工湿地除污机理第25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悬浮物的去除机理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有机物的去除机理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氮的去除机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磷的去除机理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5 影响因素第28-30页
    2.5 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的特点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的优点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的不足第31-32页
    2.6 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的进水布置和工艺组合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进水方式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组合方式第33-36页
第3章 实验设计与方法第36-40页
    3.1 实验设计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装置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系统运行第36-37页
    3.2 实验进水水质第37页
    3.3 实验方法第37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仪器与设备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实验方法与数据处理第38-40页
第4章 潮汐流人工湿地系统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析第40-62页
    4.1 系统 DO 变化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典型反应周期内 DO 变化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期内 DO 变化第40-42页
    4.2 SS 的去除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典型反应周期内 SS 的去除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垂向沿程 SS 的去除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实验期内 SS 的去除第43-44页
    4.3 氮的去除第44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典型反应周期内氮的去除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垂向沿程氮的去除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实验期内氮的去除第48-51页
    4.4 磷的去除第51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反应周期内磷的去除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垂向沿程磷的去除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实验期内磷的去除第53-56页
    4.5 有机物的去除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典型反应周期内有机物的去除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垂向沿程有机物的去除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实验期内有机物的去除第58-60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60-62页
第5章 系统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第62-66页
    5.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62页
    5.2 水温的影响第62-63页
    5.3 进水污染负荷影响第63-65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65-66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6-68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66-67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67-68页
致谢第68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8页
附录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温州市垃圾处理设施的规划研究
下一篇:城市污水再生氯消毒过程中消毒副产物的生成及工艺控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