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国家行政管理论文--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

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体制创新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目录第9-11页
1 导言第11-16页
    1.1 问题的提出第11-12页
    1.2 论文研究思路第12-13页
    1.3 选择长三角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第13-16页
2 论文定义阐述与研究方法第16-22页
    2.1 论文相关定义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对“长三角”在空间上的定义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定义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本文探讨的均等化的内涵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涵义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管理体制创新的涵义第19页
    2.2 论文研究方法第19-20页
    2.3 重点和难点第20-22页
3 本文研究的基础理论依据第22-27页
    3.1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第22-23页
    3.2 现代化理论第23-24页
    3.3 区域一体化理论第24-26页
    3.4 新公共服务理论第26-27页
4 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点及现状第27-43页
    4.1 长三角有别于单一省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点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单一省市内部均等化的涵义和特点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特殊性第27-28页
    4.2 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状第28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教育公共服务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医疗公共服务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交通公共服务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第36-38页
    4.3 长三角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的原因第38-43页
5 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体制现状及实现创新的条件第43-50页
    5.1 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体制的现状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财政管理体制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行政管理体制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社会管理体制第45-46页
    5.2 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体制创新的实现条件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长三角区域政府间关系的处理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长三角区域合作及优势共享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长三角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可分阶段逐步实现第48-50页
6 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体制相关案例分析第50-56页
    6.1 国外区域性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体制创新的探索第50-51页
    6.2 国内区域性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体制创新的典型实践及探索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珠三角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尝试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武汉城市圈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第52-53页
    6.3 国内外经验对本课题的启示第53-56页
7 实现长三角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管理体制创新举措第56-70页
    7.1 财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运用灵活多变的供应方式保证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完善评估机制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3 建立新型风险防范机制第59-60页
    7.2 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第60-66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进一步打破行政壁垒克服各地体制落差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加强建设长三角区域联动机制实现管理体制创新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长三角区域协调机制对管理体制创新的助力第64-66页
    7.3 社会管理体制方面的创新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破除二元分割尝试区域社会管理协同化建设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加强研究营造舆论氛围促进管理体制的实现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推进公共服务社会化第68-70页
8 结语第70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5页
学术成果第75-76页
致谢第76页

论文共7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从政府供给到社会化供给:家庭医生制度研究--以上海市松江区为例
下一篇:从墓葬看汉代黄河上游地区匈奴的汉化过程及原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