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常用缩略语中英文对照表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3页 |
1 西藏绒山羊简介 | 第11页 |
2 主基因概述 | 第11-12页 |
2.1 主基因 | 第11-12页 |
2.2 主基因检测方法 | 第12页 |
2.2.1 候选基因法 | 第12页 |
2.2.2 遗传连锁分析法 | 第12页 |
2.2.3 统计分析法 | 第12页 |
3 骨形态发生蛋白15(BMP15)、生长分化因子9(GDF9)及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1B(BMPR1B)概述 | 第12-19页 |
3.1 BMP15概述 | 第13-15页 |
3.1.1 BMP15简介 | 第13页 |
3.1.2 BMP15基因结构与定位 | 第13-14页 |
3.1.3 BMP15生理作用和信号传导 | 第14页 |
3.1.4 BMP15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| 第14-15页 |
3.2 GDF9概述 | 第15-18页 |
3.2.1 GDF9简介 | 第15-16页 |
3.2.2 GDF9基因结构与定位 | 第16页 |
3.2.3 GDF9生理作用和信号传导 | 第16-17页 |
3.2.4 GDF9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| 第17-18页 |
3.3 BMPR1B概述 | 第18-19页 |
3.3.1 BMPR1B简介 | 第18页 |
3.3.2 BMPR1B基因结构与定位 | 第18页 |
3.3.3 BMPR1B生理作用和信号传导 | 第18-19页 |
3.3.4 BMPR1B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 | 第19页 |
4 DNA分子遗传标记与多态性检测 | 第19-21页 |
4.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| 第20页 |
4.2 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标记 | 第20页 |
4.3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标记 | 第20页 |
4.4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 | 第20-21页 |
4.5 单链构象多态性标记 | 第21页 |
4.6 微卫星标记 | 第21页 |
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西藏绒山羊BMP15、GDF9全长测序及BMP15、GDF9和BMPR1B基因多态性研究 | 第23-46页 |
1 主要材料与方法 | 第23-30页 |
1.1 主要材料 | 第23页 |
1.1.1 主要试剂 | 第23页 |
1.1.2 主要仪器 | 第23页 |
1.1.3 试验动物 | 第23页 |
1.2 方法 | 第23-30页 |
1.2.1 基因组DNA提取 | 第23-24页 |
1.2.2 BMP15与GDF9基因全长扩增 | 第24-28页 |
1.2.3 BMP15、GDF9和BMPR1B基因多态性研究 | 第28-30页 |
2 结果分析 | 第30-43页 |
2.1 基因组DNA提取 | 第30页 |
2.2 BMP15全长测序 | 第30-33页 |
2.2.1 BMP15分段PCR扩增 | 第30-31页 |
2.2.2 BMP15基因克隆测序 | 第31-33页 |
2.3 GDF9全长测序 | 第33-36页 |
2.3.1 GDF9分段PCR扩增 | 第33-34页 |
2.3.2 GDF9基因克隆测序 | 第34-36页 |
2.4 BMP15、GDF9与BMPR1B基因多态性分析 | 第36-43页 |
2.4.1 BMP15基因多态性检测 | 第36-38页 |
2.4.2 GDF9基因多态性检测 | 第38-42页 |
2.4.3 BMPR1B基因多态性检测 | 第42-43页 |
3 讨论 | 第43-44页 |
4 结论 | 第44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