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六倍体小黑麦—普通小麦杂种F2细胞学鉴定

摘要第4-6页
Abstract第6-7页
1 文献综述第10-19页
    1.1 黑麦第10-11页
    1.2 小黑麦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小黑麦分类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小黑麦的遗传改良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利用小黑麦改良普通小麦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六倍体小黑麦-普通小麦杂种后代的细胞遗传分析第14-15页
    1.3 外源遗传物质的检测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形态学鉴定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普通细胞学鉴定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原位杂交鉴定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1 基因组原位杂交(GISH)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.3.2 荧光原位杂交(FISH)第16-17页
    1.4 立题依据第17-19页
2 材料与方法第19-24页
    2.1 实验材料第19页
    2.2 实验方法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六倍体小黑麦-普通小麦杂种创制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原位杂交鉴定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1 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2 基因组原位杂交(GISH)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.2.3 荧光原位杂交(FISH)第21-22页
    2.3 染色体数目和组成鉴定第22-23页
    2.4 统计分析第23-24页
3 结果与分析第24-33页
    3.1 六倍体小黑麦-普通小麦杂种F_2创制第24-25页
    3.2 六倍体小黑麦-普通小麦杂种F_2细胞学鉴定第25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亲本六倍体小黑麦FISH鉴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六倍体小黑麦-普通小麦杂种F_2染色体数目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六倍体小黑麦-普通小麦杂种F_2染色体组成情况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1 A、B组染色体组成情况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2 D组染色体组成情况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3 R组染色体组成情况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.3.4 六倍体小黑麦-普通小麦杂种F_2中染色体结构变异第30-33页
4 讨论第33-37页
    4.1 六倍体小黑麦-普通小麦杂种F_2染色体传递及变异第33-34页
    4.2 核仁组成区(NOR)可能影响染色体的传递第34页
    4.3 未减数配子的影响第34-36页
    4.4 六倍体小黑麦-普通小麦杂交在育种中的应用第36-37页
参考文献第37-44页
致谢第44-45页
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45页

论文共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生态环境对四川小麦品种(系)籽粒淀粉含量及理化特性的影响
下一篇:四倍体小麦—顶芒山羊草双二倍体农艺性状考察和细胞学鉴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