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电离层及其研究意义 | 第11-14页 |
1.2.1 基本形态 | 第12-13页 |
1.2.2 空间天气 | 第13-14页 |
1.3 极紫外日辉辐射的观测简述 | 第14-18页 |
1.3.1 国外电离层空间探测器简介 | 第15-17页 |
1.3.2 国内电离层空间探测器情况 | 第17-18页 |
1.4 论文的课题的来源、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| 第18-21页 |
第2章 辐射传输理论 | 第21-37页 |
2.1 辐射场中的物理概念介绍 | 第21-31页 |
2.1.1 辐射强度 | 第21-22页 |
2.1.2 辐射通量 | 第22页 |
2.1.3 光学深度 | 第22-23页 |
2.1.4 源函数 | 第23-24页 |
2.1.5 速率分布 | 第24-25页 |
2.1.6 谱线轮廓 | 第25-27页 |
2.1.7 散射截面 | 第27-28页 |
2.1.8 再分布函数 | 第28页 |
2.1.9 部分频率再分布与完全频率再分布 | 第28-29页 |
2.1.10 角度的平均近似 | 第29-31页 |
2.2 辐射转移方程 | 第31-35页 |
2.2.1 辐射转移方程的基本假设 | 第31-32页 |
2.2.2 辐射转移方程的基本推导 | 第32-33页 |
2.2.3 辐射转移方程的形式解 | 第33-35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5-37页 |
第3章 电离层氧离子83.4nm辐射的算法 | 第37-55页 |
3.1 本章概述 | 第37-38页 |
3.2 氧离子83.4nm辐射的计算 | 第38-46页 |
3.2.1 氧离子83.4nm辐射的产生机制 | 第38-40页 |
3.2.2 83.4nm辐射的传输模型 | 第40-42页 |
3.2.3 83.4nm辐射强度的计算方法 | 第42-46页 |
3.3 计算结果与分析 | 第46-50页 |
3.3.1 计算方法的验证 | 第46-48页 |
3.3.2 AURIC初始体辐射率情况下的结果与分析 | 第48-5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0-51页 |
3.5 本章附录 | 第51-55页 |
第4章 83.4nm辐射的临边计算结果和全球分布 | 第55-63页 |
4.1 本章概述 | 第55-56页 |
4.2 临边辐射强度的计算 | 第56-59页 |
4.3 全球辐射强度分布的计算 | 第59-61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5章 总结 | 第63-67页 |
5.1 论文总结 | 第63-64页 |
5.2 论文的创新之处 | 第64页 |
5.3 展望 | 第64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3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