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场核磁共振系统的应用与研究
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| 1.1 核磁共振的发展 | 第9-10页 |
| 1.2 低场核磁共振系统的研究意义 | 第10页 |
| 1.3 低场核磁共振系统的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| 1.4 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1-12页 |
| 1.5 研究的难点与解决方案 | 第12-14页 |
| 第二章 核磁共振原理 | 第14-28页 |
| 2.1 核磁共振现象 | 第14-18页 |
| 2.1.1 原子核的磁性 | 第14-15页 |
| 2.1.2 单个自旋在外加磁场中的行为 | 第15-16页 |
| 2.1.3 宏观磁化矢量 | 第16-17页 |
| 2.1.4 核磁共振现象 | 第17-18页 |
| 2.2 核磁共振的经典矢量模型描 | 第18-21页 |
| 2.2.1 Bloch方程 | 第18页 |
| 2.2.2 脉冲作用 | 第18-20页 |
| 2.2.3 弛豫过程 | 第20-21页 |
| 2.2.4 共振信号的观测 | 第21页 |
| 2.3 基本测量方法 | 第21-27页 |
| 2.3.1 自由感应衰减 | 第21-23页 |
| 2.3.2 自旋回波 | 第23-24页 |
| 2.3.3 横向弛豫过程的测量 | 第24-25页 |
| 2.3.4 纵向弛豫时间的测量 | 第25-27页 |
| 2.4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| 第三章 低场核磁共振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 | 第28-40页 |
| 3.1 低场核磁共振系统整体结构 | 第28-29页 |
| 3.2 低场核磁共振系统硬件电路 | 第29-38页 |
| 3.2.1 功率放大器的设计 | 第29-30页 |
| 3.2.2 核磁共振探头的设计 | 第30-33页 |
| 3.2.3 双工器的设计 | 第33-35页 |
| 3.2.4 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 | 第35-38页 |
| 3.3 低场核磁共振硬件电路整体 | 第38-39页 |
| 3.4 本章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第四章 低场核磁共振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40-49页 |
| 4.1 LabVIEW 简述 | 第40-41页 |
| 4.2 数据采集系统 | 第41-46页 |
| 4.3 数据采集系统模拟仿真测试 | 第46-47页 |
| 4.4 实验测试及结果分析 | 第47-48页 |
| 4.5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|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49-51页 |
| 5.1 工作总结 | 第49页 |
| 5.2 展望 | 第49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| 在校期间参与的项目及科研成果 | 第53-54页 |
| 附录 | 第54-55页 |
| 致谢 | 第5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