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研究--以潜江市为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的背景 | 第11-13页 |
1.2.1 城镇化的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2.2 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背景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的方法 | 第13页 |
1.3.1 数据统计分析法 | 第13页 |
1.3.2 文献分析法 | 第13页 |
1.3.3 逻辑分析法 | 第13页 |
1.4 研究的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4-20页 |
1.5.1 国内主要研究观点 | 第14-17页 |
1.5.2 国外主要研究观点 | 第17-20页 |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20-23页 |
2.1 小城镇的概念 | 第20-21页 |
2.2 城镇化的概念 | 第21页 |
2.3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4 新型城镇化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第三章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| 第23-25页 |
3.1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概念 | 第23页 |
3.1.1 城镇规划工作 | 第23页 |
3.1.2 城镇建设工作 | 第23页 |
3.1.3 城镇管理工作 | 第23页 |
3.2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三者的关系 | 第23-25页 |
3.2.1 规划是统领和龙头 | 第24页 |
3.2.2 建设是基础和过程 | 第24页 |
3.2.3 管理是手段和保障 | 第24-25页 |
第四章 潜江市城镇化分析 | 第25-34页 |
4.1 潜江市城镇化发展概况 | 第25-27页 |
4.1.1 自然经济条件及行政区划 | 第25页 |
4.1.2 城镇化发展水平 | 第25-26页 |
4.1.3 城镇化率空间分布 | 第26-27页 |
4.2 潜江市城镇化特征 | 第27-29页 |
4.2.1 行政主体众多,城镇空间协调难度较大 | 第27-28页 |
4.2.2 城镇体系呈首位分布,城镇规模差距较大 | 第28页 |
4.2.3 村庄规模偏小,空间分布均衡分散 | 第28-29页 |
4.3 潜江各小城镇综合实力评定 | 第29-30页 |
4.4 潜江各城镇发展现状及特点 | 第30-34页 |
4.4.1 园林办事处 | 第30-31页 |
4.4.2 潜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| 第31页 |
4.4.3 广华办事处 | 第31页 |
4.4.4 周矶办事处 | 第31页 |
4.4.5 杨市办事处 | 第31页 |
4.4.6 竹根滩镇 | 第31页 |
4.4.7 熊口镇 | 第31-32页 |
4.4.8 老新镇 | 第32页 |
4.4.9 积玉口镇 | 第32页 |
4.4.10 高石碑镇 | 第32页 |
4.4.11 龙湾镇 | 第32页 |
4.4.12 渔洋镇 | 第32页 |
4.4.13 张金镇 | 第32-33页 |
4.4.14 王场镇 | 第33页 |
4.4.15 浩口镇 | 第33页 |
4.4.16 其余乡镇 | 第33-34页 |
第五章 潜江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研究 | 第34-39页 |
5.1 潜江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现状 | 第34-36页 |
5.1.1 城镇发展战略方向明确 | 第34页 |
5.1.2 城镇规划体系初步形成 | 第34-35页 |
5.1.3 城镇建设步伐逐步加快 | 第35页 |
5.1.4 城镇管控力度得到加强 | 第35-36页 |
5.2 潜江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| 第36-39页 |
5.2.1 全域城乡统筹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缺乏 | 第36页 |
5.2.2 城镇总规及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不到位 | 第36-37页 |
5.2.3 城镇建设发展过程中制约因素较多 | 第37-38页 |
5.2.4 城镇管理体制机制有待健全和完善 | 第38-39页 |
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| 第39-43页 |
6.1 结论 | 第39-40页 |
6.1.1 潜江现行城镇化发展模式 | 第39页 |
6.1.2 潜江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基本思路 | 第39-40页 |
6.2 潜江市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工作建议 | 第40-43页 |
6.2.1 创新规划理念,引领城镇建设快速发展 | 第40页 |
6.2.2 实现产城一体,强化城镇建设产业支撑 | 第40-41页 |
6.2.3 完善政策体系,搭建城镇建设发展平台 | 第41-42页 |
6.2.4 理顺体制机制,全面提升城镇管理水平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致谢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