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3-21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8页 |
1.2.1 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 | 第14页 |
1.2.2 危岩分类及失稳模式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2.3 危岩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2.4 危岩失稳后运动特征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2.5 危岩防治措施研究 | 第18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研究路线 | 第18-21页 |
第2章 大岙溪危岩发育的地质环境条件 | 第21-25页 |
2.1 自然地理概况 | 第21-22页 |
2.1.1 地理位置 | 第21页 |
2.1.2 气象水文 | 第21-22页 |
2.2 地形地貌 | 第22页 |
2.3 地层岩性 | 第22-23页 |
2.4 地质构造 | 第23页 |
2.5 地下水类型及分布 | 第23-24页 |
2.5.1 松散岩类孔隙水 | 第23-24页 |
2.5.2 基岩裂隙水 | 第24页 |
2.6 地震 | 第24页 |
2.7 人类工程活动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大岙溪危岩发育特征 | 第25-35页 |
3.1 危岩发育基本概况 | 第25-26页 |
3.2 危岩发育特征 | 第26-32页 |
3.2.1 上部危岩带(SWYD) | 第26-28页 |
3.2.2 下部危岩带(XWYD) | 第28-32页 |
3.3 危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| 第32-33页 |
3.4 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4章 大岙溪危岩稳定性计算分析 | 第35-42页 |
4.1 计算工况 | 第35页 |
4.2 计算方法 | 第35-39页 |
4.2.1 滑移式崩塌 | 第35-36页 |
4.2.2 倾倒式崩塌 | 第36-38页 |
4.2.3 坠落式崩塌 | 第38-39页 |
4.3 计算参数 | 第39页 |
4.4 计算结果 | 第39-41页 |
4.5 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5章 大岙溪危岩落石运动特征计算分析 | 第42-71页 |
5.1 经验公式法计算分析 | 第43-49页 |
5.1.1 落石速度 | 第43-44页 |
5.1.2 落石能量 | 第44-45页 |
5.1.3 落石腾跃 | 第45-46页 |
5.1.4 典型剖面计算结果 | 第46-49页 |
5.2 基于RocFall软件的落石运动特征计算分析 | 第49-69页 |
5.2.1 概述 | 第49-50页 |
5.2.2 RocFall数值模拟分析的基本原理 | 第50页 |
5.2.3 材料参数取值 | 第50-53页 |
5.2.4 模拟结果 | 第53-69页 |
5.3 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6章 危岩治理措施 | 第71-76页 |
6.1 概述 | 第71页 |
6.2 危岩治理措施 | 第71-75页 |
6.2.1 普通拦石墙或桩板拦石墙的设计 | 第72-74页 |
6.2.2 凹腔支撑柱的设计 | 第74-75页 |
6.3 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7.1 结论 | 第76-77页 |
7.2 展望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| 第8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