符号说明 | 第4-10页 |
中文摘要 | 第10-11页 |
Abstract | 第11-13页 |
前言 | 第14-34页 |
1.1 干扰素的简介 | 第15-20页 |
1.1.1 干扰素的发现和分类 | 第15-16页 |
1.1.2 干扰素的基本特征 | 第16页 |
1.1.3 干扰素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6-17页 |
1.1.3.1 抗病毒作用 | 第17页 |
1.1.3.2 抗肿瘤作用 | 第17页 |
1.1.3.3 免疫调节作用 | 第17页 |
1.1.4 干扰素的作用机制 | 第17-18页 |
1.1.5 干扰素在临床兽医中的应用 | 第18-19页 |
1.1.6 基因工程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| 第19页 |
1.1.7 禽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| 第19-20页 |
1.1.8 鹌鹑干扰素的研究现状 | 第20页 |
1.2 免疫抑制 | 第20-23页 |
1.2.1 免疫抑制的表现形式 | 第21-22页 |
1.2.2 免疫抑制的检测 | 第22页 |
1.2.3 家禽免疫抑制的防制 | 第22-23页 |
1.3 地塞米松的研究现状 | 第23-25页 |
1.3.1 地塞米松的理化性质 | 第23页 |
1.3.2 地塞米松的药理作用 | 第23-24页 |
1.3.3 地塞米松的药动学 | 第24页 |
1.3.4 地塞米松的临床运用 | 第24-25页 |
1.3.5 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 | 第25页 |
1.4 免疫调节剂的简介 | 第25-28页 |
1.4.1 免疫调节剂的概念及分类 | 第25-26页 |
1.4.2 免疫调节剂的作用机制 | 第26-27页 |
1.4.3 胸腺肽的研究现状 | 第27页 |
1.4.4 干扰素免疫调节功能的研究进展 | 第27页 |
1.4.5 微生态制剂的研究现状 | 第27-28页 |
1.5 RACE | 第28-30页 |
1.5.1 引物的选择 | 第29页 |
1.5.2 cDNA 合成效率的提高 | 第29页 |
1.5.3 加尾反应 | 第29-30页 |
1.5.4 优化 PCR 扩增条件 | 第30页 |
1.6 Overlap-PCR 技术的简介 | 第30-31页 |
1.6.1 Overlap-PCR 技术的发明和发展 | 第30-31页 |
1.6.2 Overlap-PCR 技术的原理 | 第31页 |
1.6.3 Overlap-PCR 技术的用途 | 第31页 |
1.7 研究背景 | 第31-34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34-45页 |
2.1 试验材料 | 第34-36页 |
2.1.1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| 第34页 |
2.1.2 主要仪器 | 第34页 |
2.1.3 试验溶液的配制 | 第34-36页 |
2.1.4 试验动物 | 第36页 |
2.2 试验方法 | 第36-45页 |
2.2.1 鸡 IFN-β序列的扩增 | 第36-40页 |
2.2.1.1 设计引物 | 第36页 |
2.2.1.2 组织 RNA 的提取 | 第36-37页 |
2.2.1.3 RT-PCR 扩增 | 第37页 |
2.2.1.4 PCR 产物的纯化回收 | 第37-38页 |
2.2.1.5 目的基因与 pEasy-T1 载体的连接体系 | 第38页 |
2.2.1.6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(E.coli DH5α)的制备 | 第38页 |
2.2.1.7 连接产物转化 | 第38-39页 |
2.2.1.8 重组质粒 DNA 的提取 | 第39页 |
2.2.1.9 重组质粒的鉴定 | 第39页 |
2.2.1.10 阳性质粒测序及结果分析 | 第39-40页 |
2.2.2 鹌鹑 IFN-β全序列的扩增 | 第40-41页 |
2.2.2.1 设计引物 | 第40页 |
2.2.2.2 组织 RNA 的提取 | 第40页 |
2.2.2.3 RT-PCR 扩增 | 第40页 |
2.2.2.4 3 'RACE 扩增 | 第40-41页 |
2.2.2.5 PCR 产物的纯化回收 | 第41页 |
2.2.2.6 Overlap 法连接 DNA 片段 | 第41页 |
2.2.2.7 目的基因与 pEasy-T1 载体连接转化到 DH5α中 | 第41页 |
2.2.3 IFN-β的原核表达 | 第41-43页 |
2.2.3.1 干扰素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| 第41-42页 |
2.2.3.2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 | 第42页 |
2.2.3.3 表达的重组蛋白的 Western blot 鉴定 | 第42-43页 |
2.2.4 地塞米松对鸡免疫抑制作用的研究 | 第43-45页 |
2.2.4.1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| 第43页 |
2.2.4.2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| 第43页 |
2.2.4.3 脾脏 T 淋巴细胞 IL-2 体外诱生及检测 | 第43-44页 |
2.2.4.4 新城疫抗体水平检测 | 第44页 |
2.2.4.5 血清中 IFN-γ含量测定 | 第44页 |
2.2.4.6 白细胞吞噬功能检测 | 第44页 |
2.2.4.7 白细胞数、淋巴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比率 | 第44页 |
2.2.4.8 免疫器官指数 | 第44-45页 |
2.2.4.9 免疫器官组织学的观察 | 第45页 |
2.2.5 免疫调节剂对鸡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| 第45页 |
2.2.5.1 试验动物分组及处理 | 第45页 |
2.2.5.2 免疫指标的检测 | 第45页 |
3 结果 | 第45-67页 |
3.1 IFN-β基因的扩增结果 | 第45-48页 |
3.2 酶切鉴定 | 第48-49页 |
3.3 IFN-β基因的序列分析 | 第49-50页 |
3.4 IFN-β氨基酸序列分析 | 第50-52页 |
3.5 原核表达 | 第52-53页 |
3.6 地塞米松对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| 第53-61页 |
3.6.1 地塞米松对 T、B 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| 第53-54页 |
3.6.2 地塞米松对诱生鸡外周血淋巴细胞 IL-2 活性的影响 | 第54-55页 |
3.6.3 新城疫抗体水平 | 第55-56页 |
3.6.4 血清中 IFN-γ含量 | 第56-57页 |
3.6.5 白细胞数、淋巴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比率 | 第57-58页 |
3.6.6 免疫器官指数 | 第58-59页 |
3.6.7 白细胞吞噬实验 | 第59-60页 |
3.6.8 免疫器官组织切片 | 第60-61页 |
3.7 免疫调节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| 第61-67页 |
3.7.1 免疫调节剂对鸡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 | 第61页 |
3.7.2 免疫调节剂对诱生鸡外周血淋巴细胞 IL-2 活性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3.7.3 新城疫抗体水平 | 第62-63页 |
3.7.4 血清中 IFN-γ含量 | 第63-64页 |
3.7.5 白细胞数、淋巴细胞数及淋巴细胞比率 | 第64-65页 |
3.7.6 免疫器官指数 | 第65-66页 |
3.7.7 白细胞吞噬实验 | 第66-67页 |
3.7.8 免疫器官组织切片 | 第67页 |
4 讨论 | 第67-68页 |
4.1 鸡和鹌鹑 IFN-β基因序列的扩增 | 第67页 |
4.2 地塞米松对免疫功能的抑制 | 第67-68页 |
4.3 免疫调节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| 第68页 |
5 结论 | 第68-70页 |
5.1 鸡和鹌鹑 IFN-β的分析 | 第68-69页 |
5.2 地塞米松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| 第69页 |
5.3 免疫调节剂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0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附录 | 第78-85页 |
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