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引言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汪辉祖生平与其法律思想的背景 | 第6-9页 |
1.1 汪辉祖生平 | 第6-7页 |
1.2 清代中期地方官员与刑名幕友在法律体系中的角色 | 第7-8页 |
1.3 汪辉祖法律思想背景 | 第8-9页 |
第二章 汪辉祖的法理学思想 | 第9-15页 |
2.1 法律具有局限性,不能机械固守法律条文 | 第10页 |
2.2 法、礼、情的关系 | 第10-12页 |
2.3 最高行为规范及法律的价值和目的 | 第12-15页 |
第三章 汪辉祖的刑法思想 | 第15-23页 |
3.1 救生不救死,求可生之道 | 第15-17页 |
3.2 “名例”为律例精髓,自首是刑法“求生”首要 | 第17页 |
3.3 犯罪思想 | 第17-20页 |
3.4 严格的刑法适用,防牵连证人 | 第20-21页 |
3.5 看待刑讯的态度 | 第21-22页 |
3.6 “仁恕”地对待犯人 | 第22-23页 |
第四章 汪辉祖的司法思想 | 第23-27页 |
4.1 对司法程序的怀疑态度 | 第23-25页 |
4.2 证据学思想 | 第25-27页 |
第五章 汪辉祖的其他法律思想 | 第27-32页 |
5.1 民法思想 | 第27-29页 |
5.2 法制变革思想 | 第29-32页 |
结语 | 第32-3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4-3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36-37页 |
致谢 | 第37-3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