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一 绪论 | 第11-18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三)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3页 |
2.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3-16页 |
(四) 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五) 基本结构与主要内容 | 第17-18页 |
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理论分析 | 第18-22页 |
(一) 市场失灵理论 | 第18-19页 |
(二) 公共物品及其供给理论 | 第19-20页 |
(三) 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0-21页 |
(四) 医疗保障理论 | 第21-22页 |
三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发展历程及现状 | 第22-27页 |
(一)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 | 第22页 |
(二) 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行现状 | 第22-25页 |
(三)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特点 | 第25-27页 |
四 L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现状 | 第27-32页 |
(一) L 县的具体情况 | 第27页 |
1. 社会经济情况 | 第27页 |
2. 医疗卫生资源情况 | 第27页 |
(二) L 县农民参合、资金筹集及补偿情况 | 第27-28页 |
(三) L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情况调查及分析 | 第28-32页 |
1. 对新农合认知度不高 | 第29页 |
2. 半数参加新农合者感觉效果“一般” | 第29-30页 |
3. L 县的新农合定点医院难讨农民欢心 | 第30-31页 |
4. 更多的农民体现出希望免费体检的诉求 | 第31-32页 |
五 L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32-37页 |
(一) 制度设计与运行机制不够完善 | 第32-33页 |
1. 自愿参保原则导致的逆向选择 | 第32页 |
2. 补偿模式设计方面 | 第32页 |
3. 其他制度设计方面 | 第32-33页 |
(二) 相对稳定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尚未建立,筹资水平低 | 第33页 |
1. 筹资水平不能够很好满足农村居民的医疗需求 | 第33页 |
2. 统筹层次低,筹资成本高 | 第33页 |
3. 筹资渠道相对单一 | 第33页 |
(三)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服务水平较低 | 第33-35页 |
1. 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不高 | 第33-34页 |
2. 缺乏竞争机制导致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较差 | 第34页 |
3. 对医疗服务机构的监督控制不力 | 第34-35页 |
(四) 新农合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缺失 | 第35-37页 |
六 完善 L 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对策 | 第37-41页 |
(一) 加快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法制建设,建立科学的监督管理体制 | 第37-38页 |
(二) 建立持久稳定的筹融资机制,多元化筹资渠道 | 第38-39页 |
(三) 完善农村医疗服务体系,建立竞争机制 | 第39页 |
(四) 加强医疗基础设施建设,合理资源配置 | 第39-40页 |
(五) 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动员工作 | 第40-41页 |
七 结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5页 |
附录 | 第45-4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