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近岸海域水质变化特征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6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2-21页 |
1.2.1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2-16页 |
1.2.2 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研究现状及趋势 | 第16-20页 |
1.2.3 研究区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及技术路线 | 第21-26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1-25页 |
1.3.3 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| 第26-28页 |
2.1 地理区位 | 第26页 |
2.2 自然环境 | 第26-27页 |
2.2.1 气候气象 | 第26页 |
2.2.2 地形地貌 | 第26页 |
2.2.3 海洋水文 | 第26-27页 |
2.3 社会经济 | 第27-28页 |
2.3.1 行政区划及人口分布 | 第27页 |
2.3.2 经济状况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水质现状评价及演变特征分析 | 第28-45页 |
3.1 现状评价 | 第28-34页 |
3.1.1 单项指标评价 | 第28-30页 |
3.1.2 分类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| 第30-34页 |
3.2 变化特征分析 | 第34-43页 |
3.2.1 单因子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2.2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评价 | 第36-37页 |
3.2.3 分类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 | 第37-43页 |
3.3 小结 | 第43-45页 |
第四章 富营养化现状评价及演变特征分析 | 第45-58页 |
4.1 现状评价 | 第45-50页 |
4.1.1 富营养化指数(EI)法评价 | 第45-47页 |
4.1.2 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 | 第47-50页 |
4.2 变化特征分析 | 第50-57页 |
4.2.1 富营养化指数(EI)变化特征 | 第50-54页 |
4.2.2 营养结构变化特征 | 第54-57页 |
4.3 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五章 区域污染成因探究 | 第58-91页 |
5.1 江苏近岸海域区域划分 | 第58-59页 |
5.1.1 海州湾区 | 第58页 |
5.1.2 废黄河三角洲区 | 第58页 |
5.1.3 辐射沙洲区 | 第58-59页 |
5.2 区域污染成因分析 | 第59-91页 |
5.2.1 海州湾区 | 第59-64页 |
5.2.2 废黄河三角洲区 | 第64-69页 |
5.2.3 辐射沙洲区 | 第69-91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1-93页 |
6.1 结论 | 第91-92页 |
6.2 展望 | 第92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9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| 第99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