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MMC测试系统的软件设计
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4页 |
1.2.1 eMMC设备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2.2 存储设备测试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 主要研究内容及论文结构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系统设计方案及相关技术研究 | 第16-29页 |
2.1 eMMC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 | 第16-17页 |
2.1.1 系统设计指标及设计需求 | 第16页 |
2.1.2 系统整体架构 | 第16-17页 |
2.2 以Zynq为核心的主控系统概述 | 第17-19页 |
2.2.1 核心控制模块的选择 | 第17-19页 |
2.2.2 Zynq-7000体系结构概述 | 第19页 |
2.3 eMMC测试系统的关键技术 | 第19-21页 |
2.3.1 操作系统软件架构 | 第19-20页 |
2.3.2 Linux驱动开发流程 | 第20-21页 |
2.4 eMMC设备协议概述 | 第21-28页 |
2.4.1 eMMC设备结构与工作模式 | 第21-24页 |
2.4.2 eMMC设备命令与响应 | 第24-27页 |
2.4.3 eMMC设备数据读写 | 第27-2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eMMC测试系统的硬件设计 | 第29-36页 |
3.1 eMMC测试系统的硬件架构 | 第29-30页 |
3.2 系统硬件功能模块 | 第30-33页 |
3.2.1 存储模块 | 第30-31页 |
3.2.2 电源模块 | 第31-32页 |
3.2.3 通信接口模块 | 第32-33页 |
3.2.4 eMMC芯片socket模块 | 第33页 |
3.3 eMMC主机控制器设计 | 第33-35页 |
3.3.1 eMMC主机控制器架构 | 第33-34页 |
3.3.2 驱动与主控的接口 | 第34-3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实现 | 第36-58页 |
4.1 软件整体架构设计 | 第36-37页 |
4.2 上位机控制及指令协议设计 | 第37-41页 |
4.2.1 用户指令协议的设计 | 第37-38页 |
4.2.2 网络通信设计 | 第38-40页 |
4.2.3 上位机与测试平台的数据通信 | 第40-41页 |
4.3 eMMC主机控制器驱动层设计 | 第41-45页 |
4.3.1 驱动程序接口设计 | 第41-43页 |
4.3.2 主控驱动初始化 | 第43-44页 |
4.3.3 中断处理模块设计 | 第44-45页 |
4.4 eMMC命令状态机设计与实现 | 第45-54页 |
4.4.1 芯片初始化命令状态机 | 第46-51页 |
4.4.2 总线测试命令状态机 | 第51-52页 |
4.4.3 写数据命令状态机 | 第52-53页 |
4.4.4 读数据命令状态机 | 第53-54页 |
4.5 数据处理机制设计与优化 | 第54-57页 |
4.5.1 数据传输控制 | 第54-56页 |
4.5.2 数据传输的多线程优化 | 第56-57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系统验证与测试分析 | 第58-71页 |
5.1 系统测试方案设计 | 第58-59页 |
5.2 系统软硬件协同测试 | 第59-61页 |
5.2.1 PetaLinux系统移植测试 | 第59页 |
5.2.2 网络通信测试 | 第59-61页 |
5.3 eMMC测试系统功能测试 | 第61-65页 |
5.3.1 芯片初始化命令验证 | 第61-64页 |
5.3.2 数据读写验证 | 第64-65页 |
5.4 eMMC测试系统性能评估 | 第65-70页 |
5.4.1 eMMC芯片读写性能测试 | 第65-67页 |
5.4.2 各类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| 第67-70页 |
5.5 eMMC测试系统比较 | 第7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8页 |
致谢 | 第78-7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9-8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项 | 第8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