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腐败、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一、研究内容 | 第12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2-14页 |
第三节 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| 第14-16页 |
一、技术路线 | 第14-15页 |
二、创新点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6-24页 |
第一节 企业创新相关研究 | 第16-18页 |
一、内部因素对企业创新投资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二、外部环境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第二节 内部控制相关文献研究 | 第18-20页 |
一、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 | 第19页 |
二、内部控制的经济后果 | 第19-20页 |
第三节 腐败、反腐败相关研究 | 第20-23页 |
一、腐败根源 | 第20页 |
二、腐败的经济效果 | 第20-21页 |
三、反腐败与企业创新 | 第21-23页 |
第四节 文献评述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| 第24-30页 |
第一节 理论基础 | 第24-26页 |
一、信息不对称理论 | 第24页 |
二、委托代理理论 | 第24-25页 |
三、寻租理论 | 第25-26页 |
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| 第26-30页 |
一、反腐败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| 第26-27页 |
二、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| 第27-28页 |
三、内部控制程度不同下反腐败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| 第28-29页 |
四、产权性质不同下反腐败与企业创新的关系 | 第29-30页 |
第四章 研究设计 | 第30-35页 |
第一节 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30页 |
第二节 变量的定义和度量 | 第30-33页 |
一、被解释变量 | 第30页 |
二、解释变量 | 第30-31页 |
三、调节变量 | 第31-32页 |
四、控制变量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 模型构建 | 第33-35页 |
一、主效应模型构建 | 第33-34页 |
二、调节效应模型构建 | 第34-35页 |
第五章 反腐败、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的实证分析 | 第35-50页 |
第一节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| 第35-38页 |
一、描述性统计 | 第35-37页 |
二、相关性分析 | 第37-38页 |
第二节 主效应回归分析及其结论 | 第38-42页 |
第三节 调节效应回归分析及其结论 | 第42-44页 |
一、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 | 第42-43页 |
二、反腐败、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 | 第43-44页 |
第四节 基于产权性质的进一步分析 | 第44-46页 |
一、不同产权性质下,反腐败与企业创新 | 第44-45页 |
二、不同产权性质下,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 | 第45-46页 |
第五节 稳健性检验 | 第46-50页 |
一、反腐败与企业创新 | 第46-47页 |
二、反腐败、内部控制与企业创新 | 第47-49页 |
三、产权不同条件下内部控制的调节作用 | 第49-50页 |
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| 第50-53页 |
第一节 研究结论 | 第50页 |
第二节 政策启示与建议 | 第50-52页 |
第三节 未来研究方向 | 第52-53页 |
一、研究局限性 | 第52页 |
二、未来研究方向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页 |